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中称某某人是军事家,仿佛只要在军事领域稍有贡献,就能担当起这个词。事实上,新中国成后,"军事家"这一称谓是有专门的定义的,哪些人可以称为军事家,也是有标准的。 从定义上来说,军事家是指那些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在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众多历史人物里,有很多人在军事上做出了了巨大贡献,也涌现出一些军事天才。那么,评军事家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任务是由一批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之后界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事科学院在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当时,军事科学院总政治部牵头,邀请了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等单位的有关同志,会同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共有三条,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条:早年在讲武堂、黄埔军校或在外国学习军事,有较长的军事斗争经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在大革命时期曾带兵打仗,或参与领导革命武装起义,或领导创建红军,或率国民党军起义有重大贡献者。
第二条:在革命战争时期,组织指挥过重要战役,有显著战绩,并长期主要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即先后任红军时期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旅(二级军区)、新四军师(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军(纵队)的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者。 第三条:在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以上职务,建国后担任过军委常委、国军委委员以上职务的军委领导人。 这三条标准从资历、贡献、职务三个方面对进行了界定,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各个时期的不同历史人物,能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态度。由此被人们所接受。
根据这三条标准,1989年11月,军委确定了33个人可以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分别是哪些人呢?一起来看看: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
从这个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3位是主席,分别是毛泽东、李先念、杨尚昆,他们都没有军衔。十大元帅全都在名单里。元帅之外,还有10个大将,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除了这些建国时健在的人之外,还有8位建国前就已经牺牲了的重要将领,分别是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牺牲生命的重要将领。 到了1994年,军委又增补了3个
在这份名单里,周恩来和邓小平比较特殊,他们俩没有军衔,既不是元帅、也不是大将,但他们在我军的创始历程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地位高,功劳大,冠以军事家称号,也是当之无愧的。 我看到有人曾提出疑问,为何杨靖宇没有在名单里。杨靖宇将军是民族英雄,生前曾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初不幸被日本人围困,壮烈殉国。按照中国军事科学院确定的三条标准,他没有指挥过我军主力作战,所以不符合列入军事家的条件。 文/冯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