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阿马岛争端与清朝有关?从广州一起偶然买卖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21:26: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因爆发过英阿马岛战争而闻名于世。这个位于南大西洋的荒凉群岛,为何能让英国不惜投入重兵,与阿根廷展开海空大战?

从战略角度看,福克兰群岛的地理位置的确十分重要,但这不是全部原因。如果深入挖掘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微妙的史实——英国霸占马岛的目的,和清朝也有一定关系,而关键一环则是海豹。

福克兰群岛,英国曾一度放弃的不毛之地

福克兰群岛,最早在1600年被荷兰航海家发现。1764年,法国殖民者最早在东福克兰群岛建立了殖民点,英国则在第二年进占了西福克兰群岛。

由于马岛地理位置与西属南美洲近在咫尺,自然也受到西班牙的觊觎。1770年,第一次马岛危机爆发,西班牙殖民当局驱逐了马岛上的英国人(此前已购买了法国的殖民点)。由于这个事件,英国几乎与西班牙开战。

1771年,英国重新恢复了西福克兰岛的殖民点,但是由于该岛毫无经济价值,财政困难的英国最终在1774年撤离了马岛。西班牙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是,英国人却留了一手,保留了西福克兰岛的主权宣称,尽管该岛已经没有一个英国人。

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并于1820年宣布了对马岛的主权。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英国人却突然对马岛产生了巨大兴趣。因为这时,原本荒凉的福克兰群岛突然变成了蕴藏大量财富的“宝岛”!

海豹皮毛,让荒岛突然成为财富之岛

马岛突然变成“宝岛”,关键原因就是栖息在岛上的海豹。福克兰群岛纬度较高,接近南极,海滩上栖息有大量的极地动物,包括海豹、南美海狮、海狗、企鹅等。

海豹、海狮等鳍足目动物,由于具有厚密的皮毛,在近代成为了西方皮毛商人大肆捕捉的对象。然而,对海豹的最大规模滥捕却是在18世纪后期突然出现的,即是历史的偶然,也存在残酷的必然性。

最早的起点,源自于1788年一艘美国商船与清代广州的海上贸易。当时,动物皮毛是西方向中国出口的为数不多的高价值商品,包括了海狸皮、海獭皮、水獭皮、兔皮、狐狸皮等。1785年,建国不久的美国通过“中国皇后”号第一次开通了中美贸易,首批输入商品中就包括了3000张海狸皮。但是,最初海豹皮并不在其中。

当时,海豹皮在西方并不是最高档皮毛,由于海豹容易捕获,数量过多的海豹皮毛反而价格低廉。1787年,美国“国会”号从福克兰群岛将一万三千张海豹皮运回国内,结果在纽约只卖出了50美分一张的贱价。

1788年,美国商船“爱林诺纳”号尝试将其中部分海豹皮运往广州出售,竟然卖出了10倍的价格。这个消息迅速惊动了美国和英国商人,因为这意味着海豹皮在对华贸易中,已经跻身为与海狸皮、海獭皮相当的高价值商品。

很快,大批海豹皮开始从美洲涌入广州。在1792年,美国输入兔皮60288张、海狸皮1974张、海獭皮5425张、海豹皮24000张。到了1801年,美国运来的海豹皮猛增到了387304张,数量是其他高档皮毛的十几倍。从价值来看,海豹皮每百张为银元80元,海狸皮每张6元,海獭皮每张22元(1801年价格)。尽管海豹皮价格不如海獭皮,但是由于数量大,在对华贸易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当时对华的海豹皮贸易中,美国和英国完全处于垄断地位。

仅短短几年,海豹皮变为英美填补对华逆差的关键

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广州是清朝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但是商品进出口量十分巨大。从贸易角度看,当时清朝对西方长期处于出超状态,即出口远大于进口。

清朝中国的出口商品以茶叶、丝绸、瓷器为主,数量和价值都非常巨大,而西方国家却难以提供相匹敌的商品。除了缺乏市场竞争力外,西方难以提供数量较大的高价值商品,也是关键原因。因此,西方商船往往只能携带大量白银运到中国,来换取茶叶和瓷器。

不过,在西方贸易商品里,高档皮毛是少有的受中国市场欢迎的高价值商品,因此地位相当重要。在清朝中国,穿戴皮毛一直比较流行,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从兔皮、狐皮,到獭皮、貂皮,国内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非常依赖海外皮毛的进口。

从1785年后,海豹皮突然进入了清朝中国人的视野里,很快得到了市场接纳。美国建国伊始,开展对华贸易的需求非常迫切,但能够换取茶叶的贸易品并不多,其中以西洋参和皮毛为主。

事实上,18世纪后期美洲的白银产量逐年下降,老牌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一些大陆国家法国、瑞典等,都难以支付大量白银换取中国商品,因此逐步淡出了对华贸易。唯独英国和美国,借助着西洋参、皮毛、棉花以及鸦片,在对华贸易上占据了大部份额,其中高档皮毛的作用功不可没。

有统计称,整个毛皮贸易过程中,美商对华输入的毛皮价值在1500万至2000万美元之间,其中海豹皮数以百万张。仅1805至1834年,美商在出口中国的海豹皮上就获利350万美元以上。

福克兰群岛,因海豹皮再次成为英国必争之地

从18世纪后期开始,美国和英国皮毛商人为了海豹皮,将捕猎船开到了南北半球的很多地方。当时捕猎海豹主要有三个地点:第一个就是福克兰群岛,第二个是北美洲的西部海岸,第三个是南美洲西部海岸的岛屿。

其中,福克兰群岛以及南大西洋的几个岛屿,是最重要的海豹捕猎点。关键原因就是,这些岛屿位于北美和西欧通往广州的航线上。西方商船往往在海豹繁殖季节登陆岛上,大量捕杀海豹剥皮,然后带着这些皮毛直接开往中国广州交换茶叶,随后通过好望角返回国内。有时候,英美商人还会在福克兰等岛屿上留下部分水手,继续捕猎和剥皮,等待船只返回时继续装运,从而形成了一套有规律的贸易航海流程。

在这种贸易需求的推动下,在1774年还被英国人看作“毫无价值”的福克兰群岛,在短短十几年后就成了海上战略要地。

但在19世纪后期,由于西班牙人对福克兰群岛并没有认真管理,英美皮毛商的捕猎海豹活动没受到任何干扰,所以主权矛盾并不突出。不过,随着西属美洲殖民地集体独立,福克兰群岛很快陷入了多方争夺。

1820年,阿根廷宣布了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随后开始驱逐岛上的美国捕猎者,并扣留了三艘捕猎海豹的美国商船。为此,美国和英国先后出兵马岛,摧毁了马岛的阿根廷居民点和官方机构。

1841年,英国指派了一名副总督进驻福克兰群岛,开始将该地划为正式殖民地。当时英国宣称,已经在马岛上建立了一个“英国居民点”。然而从居民成分看,不少人是俘虏投诚的阿根廷印第安人,有的是海豹捕猎者,有的是为提供补给在岛上养牛的,英国本土人士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西方的滥捕,马岛的海豹种群在短短几十年里接近灭绝。到1841年时,福克兰群岛早已丧失了作为皮毛供应地的价值,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当地几乎看不到海豹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