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燕春秋 前天下午,湖南长沙市弥漫着哀伤。当载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遗体的灵车缓缓驶出长沙市湘雅医院,汇聚道路两旁的民众在细雨中反复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很多人跟着灵车一路奔跑,沿途车辆也停车鸣笛致敬。长沙街头送别袁隆平的景象,不亚于1976年1月北京民众“十里长街送总理(周恩来)”。 5月22日中午1时07分,袁隆平因器官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当天上午,包括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在内的媒体就发布了他逝世的消息,结果被袁隆平秘书等人辟谣。就在网民纷纷谴责造谣者的时候,新华社下午证实他逝世。 袁隆平逝世的消息迅速占据微博热搜榜,短短几个小时内,浏览量超过10亿次,无数网民留言哀悼这位“让人民远离饥饿”的伟大科学家。 新华社下属的《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建议为袁隆平逝世降半旗志哀。文章说,袁隆平先生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他的去世是全世界的一大损失,建议以高规格的纪念,缅怀感恩这位老人。“如果我们以降半旗这样高规格的纪念袁隆平院士,将激励更多的追梦人付出毕生努力,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根据中国国旗法第15条规定,只有中国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主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可以下半旗致哀。 不过,昨天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国国旗并没有降半旗,有关为袁隆平降半旗致哀的文章,昨天在新华社官网中也看不到了。 迄今为止,天安门广场还从来没有为政治领导人以外的个人降半旗致哀。尽管袁隆平对中国乃至世界居功至伟,为他降半旗符合国旗法的规定,但官方似乎没打算开启为一名科学家降半旗致哀的先例。 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将于今天上午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届时官方是否打破常规,为袁隆平降半旗致哀,还有待观察。 不过,是否降旗,对一向淡泊名利的袁隆平,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无数人发自内心向他致敬,才是对这位老人不平凡的一生最好的纪念。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每亩水稻产量只有250公斤左右,很难支撑人口的迅速增长。如今,中国水稻最高亩产已达到1500公斤,百姓彻底告别了饥荒时代。其中,袁隆平主导创建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笃信实践出真知,90高龄还坚持下田工作。2017年,他被查出肺部有问题,医生要他静养,但直到今年3月他还在下田。3月10日,袁隆平不幸摔了一跤,被送往医院救治,终于告别了热爱的稻田。 除了让百姓不再有饥饿之虞,袁隆平受到广泛爱戴,也因为他始终像一个谦逊简朴、率真可爱的“大男孩”。他对待科研一丝不苟,自述生活中“不爱拘礼节,不喜欢古板,不愿意一本正经,不想受到拘束“。 常年在田间活动让袁隆平外貌酷似一名老农,其实他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过良好教育。 父亲袁兴烈曾担任过小学校长,也曾在国民党军队、政府谋事,在战乱岁月辗转多地。袁隆平随父母先后在武汉、重庆、南京等地上学,1949年考入西南农学院。 袁隆平年轻时身体强健,擅长游泳,还会拉小提琴。据他口述,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时,差点参军当飞行员,却在走的前一天被取消资格,显然因家庭出身失去了这个机会。但幸亏如此,中国才有了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去当教师,正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开辟了杂交水稻的新天地。 袁母华静出身于江苏扬州大户人家,毕业于英国教会学校。她从小督促袁隆平学英语,给他讲哲学家尼采(Nietzsche)的故事,是袁隆平最感谢、最怀念的亲人。2010年,80岁的袁隆平写下一篇《妈妈,稻子熟了》,深情缅怀21年前去世的母亲,现在读起来仍令人泪目。 文中写道:“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如今,深受世人敬仰的袁爷爷也驾鹤西去,他将在天堂与母亲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