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寺庙游”还能火多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5 16:5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郭艺、屈博洋
一天打卡一座佛教寺庙,多久能拜完中国所有的佛祖菩萨?答案是90年。
继海滨游、登山游、东南亚游之后,具有数量和地理资源优势的寺庙承载起了这届游客的热情,寺庙游火了。
根据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过去一周,中国各地“寺庙”平均热度涨幅高达138%。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10%。
寺庙游火到什么程度呢?北京雍和宫曾一度停止售卖香灰手串,因为寺中的香灰不够用了。南京鸡鸣寺特意设置了“反悔门”,受不住排队之苦的游客,可以有回头的机会。
关键是,让寺庙游名震整个旅游圈的竟然不是中老年人,而是年轻人。根据携程数据,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在上班与上进之间,这届年轻人为何选择了“上香”?
“精神寺庙人”是怎么炼成的?
寺庙游一夜之间爆火,自然脱离不了正在如火如荼的“旅游热”。人们按捺不住想要出去走走的心情,知名景点人山人海,寺庙也在目的地之中。
中国不少寺庙,除了作为宗教场所之外,同样也是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比如马蜂窝所发布的春季最受年轻人关注的寺庙TOP10中,九成以上都是国家5A或4A级景区,例如位于杭州西湖畔的灵隐寺、河南嵩山少林寺不仅是5A景区,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胜誉;寒山寺、白马寺、悬空寺以及雍和宫等4A景区,也是其所在城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换句话说,寺庙一直是观光打卡的景点,在旅游升温的当下,也就摆脱了逢年过节初一十五的周期性热度,具有了持续性热度。
而且,“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并不只是故事,但凡能供人游览的山上或多或少都配有寺庙。例如名气并不算大的北京市属公园香山公园里,至少就有香山寺和碧云寺两座寺庙。不为寺庙而去,却意外捎带手逛了几座寺庙成了旅游过程中的常态。
此外,不少寺庙确实也有满足人们“观光”的需求的底气,比如南京鸡鸣寺的樱花,让鸡鸣寺成为中国最知名的赏樱胜地之一;比如洛阳白马寺的古韵,作为佛教的“释源”,距今有1900余年的历史;再例如拉萨大昭寺的建筑美学,它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即便是知名度没有那么大的寺庙,也有吸引游客的杀手锏。比如北京大觉寺最有名的是千年的玉兰和银杏,甚至有人为了寺庙门口特色的“烙饼卷带鱼”小吃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西五环打卡,别称“猫寺”的苏州西园寺则凭借猫咪滋养了一众撸猫人的心。
更重要的是,寺庙作为宗教场所,满足了年轻人们身心灵的需求。
寺庙爱好者小颖告诉有意思报告,“佛教之国”泰国是她的寺庙游启蒙。在泰国,大街小巷中的寺庙繁多,恨不得每天都能逛上几个。自从在寺庙中感受到了日常琐碎生活中难得的宁静,见识过僧侣们脸上不加修饰的自然的平和之后,她收获了精神的滋养。
甚至,她曾在失恋后的艰难恢复期中一度飞去西藏的寺庙,希望在庄严的氛围中找到生活的答案。
“当人们都在苦于精神内耗的时候,去寺庙成了精神滋养。”小颖说。
比小颖更进一步的小霏则带有虔诚的信仰,她也经常一个人去寺庙消磨大半天的时间,去嗅香火气、听诵经声,但几乎从不求什么。对她而言,寺庙不是用来找答案的,而是找到自己的心。
因此,小霏也几乎从不在寺庙的法物流通处请手串或护身符。
“法物讲究的是机缘,所以我从不为了求什么而特意花钱请法物”,小霏说,“而且佛祖是不会有差别心的,不存在我花了钱就灵,不花钱就不灵”。
不过对于更多的寺庙游游客而言,求神拜佛似乎却有所求。既然“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那么不如来求神拜佛。光许愿还不够,还要请点手串、项链戴在身上才放心。
如果299元用来吃一顿饭,免不了各种平台找一下团购,299元买瓶化妆品,也少不了四处领券货比三家,但299元请一串佛祖加持的手串,眼睛都不眨一下。
其实不只是这些手串、项链等发物,作为景点的寺庙更是把文创开发也纳入其中,书签、冰箱贴一应俱全。
更重要的是,寺庙们确实也拿捏住了这届年轻人,寺庙越来越不单提供情绪支持,而是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正如去购物中心不仅是吃喝逛看电影,还能剪发美甲或做医美、逛宜家的最大吸引力是吃肉丸和冰激凌、去迪卡侬图的是踢足球玩滑板遛娃的综合体验,年轻人去寺庙同样期待能消磨两三个小时的“一站式游玩”,并不仅是草草走一圈的匆忙观光。
这也伴随着寺庙“游览版块”的增加。但凡是规模稍大的寺庙,除了法物流通处、文创小商店以及图书馆等多元场景之外,一定都会再配套上餐饮服务。足够大的寺庙,吃斋饭的斋堂甚至都能有两间,一间售卖素面和凉菜,另一间则是热炒和米饭。
咖啡馆也是追赶潮流的寺庙的一大特色,毕竟在寺庙里拜佛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多,以前拜完佛的游客还得找地方“转场”,现在直接在寺庙的咖啡馆里就能待一下午,聊天、看书或加班,在佛祖眼皮子底下可都事半功倍。
有些咖啡也被赋予了新的具有禅意的名字,比如杭州径山寺里的美式叫妙喜,拿铁叫喝石,卡布奇诺叫双径。再比如在杭州的永福寺,海盐焦糖拿铁叫忘机,抹茶拿铁叫听山语,燕麦拿铁叫观自在。
当然,在永福寺的慈杯咖啡馆里还能“随缘”,开盲盒开出一款咖啡。
这些肉眼可见拥抱年轻人的“玩法”,足以说明展现了寺庙也在以开放的态度贴近年轻人。
寺庙旅游还能火多久?
此刻对寺庙上头的年轻人,又会让这阵风潮持续多久?
被裹挟进“网红游”的古刹,无论热潮延续与否,依旧会泰然伫立闹市或山林之间。但若把寺庙作为品牌看待,如何保持自身活力就成为了景区IP运营的命题。
这首先取决于年轻人用来调节情绪的下一个载体何时出现。
拥有新的消费模式下的新兴年轻人正在造就新的流行趋势,“快乐”的形式肉眼可见,它幻化为一个个火爆流行的事物:喝杯奶茶、吃顿火锅、买个盲盒、拼个乐高、露营出行、围炉煮茶……
寺庙打卡同样也是当下年轻人一项重要的情绪出口。那些在周末来到古刹里的打工人,期待此处能为自己尘世的烦恼和焦虑按下哪怕短短几小时的暂停键。
但年轻人的情绪消费风口并不稳定。美景在朋友圈只能发一次,某事物被一定数量的人花过钱后就不能再称之为潮流。人性的快乐往往来自于未来的无尽新鲜。
奶茶咖啡化作日常饮品,盲盒乐高成为落灰摆件,露营飞盘和陆冲在热度退潮后也只是过去式,又会是什么新潮流,会将寺庙游的热度拽下来,将它变得稀松平常呢?
虽然这尚且未知,但寺庙游本身也出现了“退烧”苗头。
把人劝退的,是寺庙网红化之后过于拥挤繁杂的游览体验。
进雍和宫几乎要从地铁出站口开始排队,在法物流通处有上百个“罚站”的人等待挤到狭小的屋子里挑选能让自己转运的那款香灰手串,大殿旁边举着香的人把燃香桶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转经筒后排着队聊天玩手机的年轻人,恍惚让人觉得他们与购物中心里奶茶店旁边等芋泥波波的人是同一拨。
人群的喧嚣在原本清幽安闲的寺庙里经久不绝,“排队和人多”成为了小红书寺庙攻略里较多的吐槽,不理想的体验感便减少了“复来率”,寺庙火热的消退似乎是个注定的结局。
当然,在合理的范围内,寺庙也需要人流量撑起来的“香火旺盛”。
“有口皆碑”“许愿灵验”的寺庙,与其说是玄学,不如说是头部品牌的资源聚集。由概率论可知,越出名的寺庙,“许愿”的人越多,在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许愿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从而提高了寺庙的“灵验度”——譬如过年期间每天要被2万人踏进的雍和宫。
如何利用好旺盛的人气,以及寺庙IP在未来是否能有更多新鲜的开发形式,是寺庙热是否能在年轻人自发的祈福热潮之后,还能不断延续的重要因素。
杭州灵隐寺选择与杭州文旅IP西子猫猫合作,将灵隐寺形象与西子猫猫IP结合,并在寺里开设了线下店铺去售卖菩提手串、雪糕等文创衍生品。
“佛系IP”的打造,早在2011年北京龙泉寺就尝试过将动漫形象“贤二小和尚”作为IP,并围绕其打造了漫画书、动画短片和衍生品。
寺庙IP早已不限于动漫形象,以泛佛教为主的短视频的爆火更为普遍。
100万粉丝的@中国普陀山 和近8万粉丝的@杭州灵隐寺 常发布寺庙美景,而浙江普照禅寺住持@释慧海 也有1200万的抖音粉丝在关注这位大师发布的禅意短视频。
南京鸡鸣寺则打造了更“入世”的窗口:其设有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国学班, 为寺庙祈福的人答疑解惑或深耕传统文化。
如果这些是寺庙本身主动与游客产生“缘分”的方式,那么寺庙安落之处周围的“配套设施”则决定了它是否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旅游景点。
毕竟逛了寺庙,祈了福,请了手串,买了文创冰箱贴,拍了红墙金瓦下的玉兰花,走出庙门后的现代人依旧需要尘世繁华,以便再次延续消费的快乐。
位于北二环的雍和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完备的“周边配套设施”。交通的便利有助于四面八方的人前来祈福,一街之隔的五道营胡同里的咖啡店、小众网红餐厅和创意小店让消费的链条延伸得既宽又广,雍和宫的人流量与特色商业街的活力相辅相成。
至今没在手串和文创上花过钱的善男信女们,在雍和宫旁边的网红咖啡馆里喝咖啡吃点心的费用,或许已经购买380元的香灰琉璃手串三四条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