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丨药价是怎么定出来的?为何药店是线上的2倍多?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的宋女士在一家药店购买双黄连口服液,药店售价82元,而该店在外卖平台销售的同种类同规格药物竟然只有不到30元,令人费解。 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人们对于线上购药的态度正在改变,由观望变成信任,甚至依赖。在人们享受线上买药便利性的当下,不禁会质疑:同一款药,为什么在不同渠道(电商、药房和医院)的价格相差却如此之多? 线上线下价差明显:实体店是线上的2倍多 可见,一部分药品的线上平台价格的确比实体店便宜,有的药品实体店价格甚至是线上平台店价格的2倍多。零售药房渠道上,差价最大的一款产品为0.5g*20片规格的格华止,价格在14元至88元,差价达到6.29倍。 线上平台药品价格也存在巨大差异,京东、天猫、拼多多和药房网商城四家电商平台上,美大康(药企)生产的同种规格的复方珍珠口疮颗粒至少报出20种价格,最大差价有一倍多。甚至平台报价都低于公司规定的“39元/盒”的正价,最低价只有正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药价的秘密:药价是怎么定出来的? 据了解,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对所有药品生产厂家和药品经营企业进行统一采购,由厂家或企业进行投标报价,最后同类同规格产品价格低的入围,也就是中选。中选结果最终需要在网上公示,即“挂网”。由于实行药品零加成政策,挂网价格为公立医疗机构最高零售价或者最高限价。 不同厂家间,同一规格的同款产品挂网价有所差异。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一是企业成本不同,价格不同。山东的政策其实和各省都差不多,要进行价格联动,同一厂家的产品是全国最低价即可挂网,没有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格必须相同。二是同一厂家同一规格,但不同包装的药品,要进行差比价,比如每盒5支注射液的,价格必须是10支的一半。三是其他维度的限制,比如带量采购过评的厂家数量多了,未过评的就不能挂网,或者未过评的价格不能高于过评的价格,否则就没有挂网资格。 市民获取药物,主要有三种渠道:医院、线下药店和互联网药店。这三种方式各有特色。 三者运营模式各不相同,各自为何会存在差异? 药品的出厂价格本身就不是固定的,往往是一个区间,而具体的出厂价格,会随着销售区域、进货商实力以及与公司的合作范围进行调整。同时,制药公司也不会对药品进行统一指导价销售或最低、最高零售价的限定,而是由各零售终端综合定价。 由此可见,药店之间,因进货渠道不同,同一种药的售价可能存在不同;而扩展到线下药店和互联网药店,因运营成本、渠道不同、补贴差异等,更有可能出现价差。互联网药店还可以不惜成本制造低价“爆款”拉动销量和关注度。同一种药在线下药店的售价高于互联网药店,是完全可能出现的情况。 非国家定价类药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 非国家定价类药品,药品销售方拥有自主定价权。公立医院必须得平价销售,有一个阳光采购价,药店有自主定价的权利。在非特殊时期的药品销售流通过程中,只要药品销售终端不构成垄断行为,没有哄抬物价,没有虚假宣传及诱导消费,且已经明码标价的情况下,一般不视为价格违规行为。 提醒消费者,在实体店购买药品时,要关注店内是否明码标价,同一种药品可以货比三家,选择价格最适合的那一家购买。在网络平台购药时,需注意商品质量及规格大小,特别是一些非官方店铺的药品,可能存在着药品品质无法保障的问题。所以,消费者不能只看价格,还是应该综合评比,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更合适的药。 资料来源:中新经纬、海报新闻、红星新闻、新民晚报、美团App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