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院开张用“开门大吉”,为何让人觉得别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22:1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月12日,网传江苏南通某医院一科室举行开业仪式,仪式中使用“开门大吉”“心想事成”“平平安安”“百事可乐”“平步青云”“一路生花”等词,引发网友热议。(6月12日 澎湃新闻)

按社会通行习惯,医院新科室开张搞个小仪式庆贺一下,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并且仪式中出现的大多数祝福词语,如“心想事成”“平平安安”之类,寓意了对医院和病人的美好期待,大家都能够接受。

如果硬要说不妥,是其中“开门大吉”“百事可乐”“平步青云”之类的词语,值得商榷。“开门大吉”充满了商业味,“百事可乐”“平步青云”少了对病人的体恤。换句话说,仪式中的某些祝福词语,更多的体现了自利的一面,忽视了病人的感受,缺乏人文关怀。

医院的工作对象是人,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闪耀人文精神光辉的地方。医院必须关注、关爱与尊重病人,对病人应满怀同理心。因为治疗疾病,不仅要去除病灶,更要疗慰心灵,帮助病人解除恐惧、焦虑与不安,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的墓志铭“常常去治愈,时时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引发了共鸣,被广为传颂,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

中医也非常注重人文关怀,讲求“大医精诚”“医者仁心”,要求医者不仅具备高超的医术,能够妙手回春,更能够心怀苍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清末湖南湘乡一老中医曾撰了一副被广为传颂的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这副对联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医者对苍生免于疾病的深切关怀和对医学终极目标的崇高追求,至今仍被人们赞许。

医疗中的人文关怀,既要体现在医生的言行中,也要反应在总体的医疗环境里。医疗服务抽去人文性,就抛弃了医疗的本质属性,从而引发人们的反感。2021年2月,深圳某医院在网络平台发布“热烈祝贺胸外科2020年度手术量突破1000台”的推文,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因为医疗卫生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崇高事业,而不是以业务量增长为衡量标准的生意。医院开张说开门大吉、百事可乐之类之所以引非议,是因为所表达的诉求浅薄直白,显示出人文关怀的缺失。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将语言作为医生最重要的法宝,与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中的“常常”“时时”“总是”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强调医疗服务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当“开门大吉”之类的世俗词汇被用于医疗场合,它可能无意间弱化了医疗服务的本质——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健康的关怀。

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更为深沉和富有意义的祝福语,来开启医院的新篇章,让“医者仁心”和“人文关怀”成为医疗服务的永恒之光,照亮患者康复之路,也温暖医者奉献之心。

作者:梁勇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