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孤儿高考生”事件反转:翻篇的同时也应自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17:4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一则河南考生为节省开支不吃午饭,独自坐在树林里等待下午考试的视频收获大量关注,引发全网热议。据视频发布者声称,当日他陪妹妹参加考试,偶然注意到该考生,经询问得知男孩是个孤儿,父母去世,由表叔资助得以完成高中学业,发帖者深受感动,主动为其购买食物与矿泉水。视频发布后,让无数网友动容同情,纷纷在视频评论区下提出愿意资助男孩上大学,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对当地政府部门、学校和相关扶贫政策提出质疑的言论。

然而,事件在6月10日迎来了反转。有媒体的记者专门来到孤儿考生李阳(化名)的家,经采访当事人以及相关知情人得知,该考生为孤儿属实,但高考当日中午,李阳已经在考点附近的爱心餐厅吃过午餐,该说法也得到餐馆负责人的证实,尔后又接受了热心网友提供的盒饭。李阳也并非由其表叔资助,而是在父母去世后和三伯父一起生活。当地政府从2018年以来对李阳发放相关生活费、各类助学金、救助资金数万元,李阳也享受学费减免等政策。李阳表示当天是因为三伯父年纪比较大而未让他过去陪考。(6月12日《观察者网》)

事件反转,网友再次被“打脸”,舆论再次被消费和利用。一段时间以来,与此类似的反转事件不断出现,似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板和套路。其间的反转不仅考验着公众的判断力,也再次敲响了网络时代信息真实性的警钟。此次事件中“孤儿考生”发帖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出于好心,也没想那么多。”然而,未经核实的信息如同脱缰野马,迅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许多别有用心者在未经过任何核实就通过歪曲、放大部分细节,再撰写极具煽动性与情绪渲染的文章,来博取网友的关注,乘机带节奏,从中获益。引导不知情的网友质疑、攻击当地相关部门与考生学校的不作为。甚至也给当事考生家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困扰。

到目前为止,相关辟谣新闻、视频流量惨淡,仍有许多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在狂欢,固执己见,质疑调查回应的真实性,认为其只是舆论发酵后为挽尊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如今部分流量媒体的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凭借流量获益的同时却未承担起相关责任。因造谣而受到的惩戒力度与凭此获取的利益相比似乎不值一提,因此仍有许多人明知故犯,利用网络来进行流量炒作。各平台主体共同发力,加大谣言惩治力度,完善相关事实核查机制刻不容缓。

同时,此次事件也启示我们,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面对公众关切时,应及时、透明地回应社会关切,用实际行动消除误解,增强公众信任。在信息化社会,沉默或滞后往往会被误读为默认或不作为,因此,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政策和措施的公开透明,是政府部门不可忽视的责任。

人们身处在舆论场中,被动地接受着许多纷纷扰扰的声音、观点和信息,往往难辨真假。也许我们没有一双能一眼看穿真相的火眼金睛,但也该在经过类似事件后吸取教训,热度退去后请别立刻翻篇,同时应反思自省,有所长进,保持清醒与理智,不盲目跟风站队,成为网络暴力的推手。网络时代下的每一场“舆论风暴”,都是对公众素养、媒体责任以及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我们应当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学会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理性的方向,不被情绪裹挟。所有信息传播者也应坚守真实性原则,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作者:程东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