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这是两个陌生人在替别人教育哭闹不止的孩子时,网友们不淡定了,有人表示赞成,认为两名女子好心肠,主动出面帮助阻止孩子哭闹,还机舱以秩序和安宁;有人表示反对,认为陌生人没有权利这么做,并且这么做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甚至认为涉嫌虐待孩子、非法拘禁等。
讨论激烈之时,涉事航空公司出面了——
8月26日,吉祥航空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
从这份说明中可以看出,孩子是跟随祖父母出行的,两名女子带走孩子的行为得到了孩子祖父母的同意,并且祖母当时等候在洗手间门外;孩子的母亲已经知道了这一情况,对两名女子的协助教育表示理解。但不少网友并不买账,表示“我有点不理解。”
此番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或许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立场,比如,“如果我是孩子妈妈”“如果我是孩子祖父母” “如果我的孩子在飞机上哭闹”“如果我在飞机上遇到这么吵闹的小孩”,甚至有些航空公司空乘人员都在想“如果这事发生在我们的航班上”……
于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人们大多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为人父母,多半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被陌生人如此对待;想要一份安宁的乘客,或许会感谢“有人挺身而出”;航空公司或许会反思,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争取早一些介入,及时化解矛盾,避免旅客之间矛盾升级……
毫无疑问,这不是小孩子第一次在公共空间引发争议和讨论了,此前,无论是火车上还是飞机上,都发生过一些因为小孩子的哭闹等行为,引发家长与其他乘客之间纠纷,甚至不乏大打出手的情况。
飞机的飞行难免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适,孩子越小,可能哭闹越甚。如此情况下,其他乘客更在意的其实是监护人的态度和做法,管还是不管、有没有尽最大努力等。此前,有带小孩的家长提前给周围乘客准备耳机、糖果等,便赢得了理解和包容。有报道显示,有的航空公司也在积极疏解这种矛盾,有航空公司为带婴儿的旅客送上“抚婴包”,里面既有帮助安抚宝宝情绪的橡胶玩具、布书、折纸卡等,也有降噪耳塞、糖果等物品,可以分发给相邻旅客。
说到底,此番事件触及的更具普遍意义的话题,还是人们在公共空间的相处智慧。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就会面临与人共处的情形,就会涉及礼让、包容、分寸、边界的问题。教育子女是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即便是在公共场所教育,也多是人家的私事、家事,陌生人一般不必帮忙,如果真想帮忙,首先要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其次要讲究方式方法。说白了,公共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有边界的,是要掌握分寸的,哪怕再好心,也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外人,有些事情的后果是陌生人无力承担的。
除此之外,此番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方式的讨论,有专家指出,“关小黑屋”进行“恐吓式教育’,第一,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其对密闭空间产生恐惧;第二,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或许,对此番事件的讨论还将继续,龚先生以为,这不是坏事,因为有讨论才可能有更多理性的认知和共识,有更多能为大众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