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宣传:吃亏还是福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0:1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留下两句四字名言,一句是“难得糊涂”,另一句是“吃亏是福”。世间事,有时候看似吃亏了,其实暗含着好处,反之,有些事情表面看占了便宜,实际上却未必是好事。

“吃亏是福”的人生哲学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许多人将其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格局和气度。

然而,近年来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吃亏是福”是一种话语陷阱,是压榨员工的洗脑话术,是欺负老实人的伎俩手段,那些信奉“吃亏是福”的人,福没享到,亏倒是一个接一个地吃。与此同时,网上还出现了各种如何回怼“吃亏是福”的梗:“吃亏是福,那你多吃点”“吃亏是福,那我祝你福如东海”……

那么,“吃亏是福”到底是一种人生哲理,还是话语陷阱呢?

扬州八怪郑板桥“吃亏是福”碑刻拓本 图源:视觉中国

关于“吃亏是福”的说法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认为吃亏能赢得人情。在某些情况下,所谓吃亏就是在利益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一方让渡出一部分利益,让对方获益更多。这种不计较得失的做法,显示出让渡方的格局气度,从而能够赢得好的人缘,进而得到更多合作机会,因此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带来更多回报。

认为吃亏能避免纷争。安徽桐城有一个“六尺巷”,据《桐城县志略》记载,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时,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因宅基地发生纠纷,便写信向他求助。张英获悉情况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回信后,主动退回三尺界墙以示礼让,邻居见状也退让三尺,最终造就了“六尺巷”的佳话。确实,生活中很多矛盾纠纷起于小事情,因为双方互不相让、针锋相对,才让小摩擦演变成了大纠纷,更有甚者酿成恶性案件。因此,愿意吃亏可以避免不少矛盾纷争。

认为吃亏能增加本领。职场上,我们说一个人吃亏,往往指他干的苦活、累活比较多,且暂时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被称为“吃力不讨好”。事实上,有时苦活累活也是一种锻炼,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干活多的必然有更多提升能力的机会,而干活少甚至不干活的则虚度了时光,长此以往便会荒废业务。

认为吃亏能吸取教训。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吃亏能让人汲取教训、增长见识、改进不足,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便懂得如何处理应对,不会反复栽跟头,这样的吃亏也是值得的。

安徽桐城六尺巷 图源:“安徽文旅”微信公众号

“吃亏是福”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种智慧。比如推崇“让”,我们牙牙学语时听到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包含着人要愿意吃亏的道理;比如认为“祸福相依”,告诉我们要辩证看待得失,这也是吃亏时,人们自我安慰、自我开解的一种处事智慧。

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对“吃亏是福”也形成了不少认知误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把“吃亏是福”作为软弱时的借口。生活中,发生矛盾纠纷、利益受到侵害时,有人用“吃亏是福”来安慰自己,习惯一味忍让,有的甚至当起了“背锅侠”“冤大头”。如电视剧《女心理师》中的小莫哥,同事拜托带咖啡,哪怕外面正在下着瓢泼大雨他也会立即去买,同事让他帮忙做一项工作,哪怕自己分内的活儿还没有干完也会一口应承下来。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有的明明是替同事加班完成任务,功劳别人领了,出了差错却要自己背;有的和所谓的朋友聚餐、点外卖、看电影,买单的总是自己。事实上,在合理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味退让、忍耐不能换来福气,只会换来变本加厉的不公平,甚至遭受霸凌,这样的吃亏一定不是福,而是“祸”。

比如,把“吃亏是福”作为绑架他人的话术。还有一种人,要么自己不吃亏,却总是劝别人吃亏,要么自己吃了亏,也要拉着别人一起吃亏,并用“吃亏是福”来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比如,看到别人被占了便宜,他们习惯于站在一边佯装大度地劝慰“算了吧,别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大人不记小人过”。这种说辞往往以“为你好”的口吻,来进行操控和道德绑架,逼着别人吃“哑巴亏”。

再如,把“吃亏是福”作为不公平的挡箭牌。有的上级把“吃亏是福”作为给下属洗脑的话术,无法公平分配任务、安排绩效时,就“挑软柿子捏”,把苦活累活安排给老实人,把“吃亏是福”作为“欺软怕硬”、不公平不公正的挡箭牌。

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让不少人觉得“吃亏是福”是个话语陷阱。有一些人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觉得“吃亏是福”毫无道理,认为“好汉不吃眼前亏”,因此他们多加一会儿班、多干一点活、多付出一点,就觉得自己吃了大亏,锱铢必较。

图源:视觉中国

肯不肯吃亏,要不要吃亏,吃亏到底是不是福?不同的人有截然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吃个亏没啥大不了的,有的则认为必须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想清楚这个亏到底是什么亏,同时社会上也要营造一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风气,只有这样,“吃亏是福”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风物长宜放眼量”。沃顿商学院《Give and Take》一书将人分为“付出者”“获取者”“互利者”三个类型,并且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证明,付出者能赢到最后,登上成功的顶端。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有成功登顶的大愿景,大部分人更愿意把握眼前的“小确幸”,但在人生长河中,有时候不妨试着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不要沉湎于一时一事的得失盈亏,而错过更为丰富的人生历练。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每多一分经历,都将是未来充盈人生的铺垫。同样,面对生活中的矛盾纷争,也试着站在更宽广的维度去考虑,才不会因为小小的纷争影响人生的节奏。

“原则底线要守牢”。当然,我们也不赞同毫无原则地退让吃亏。有一些亏可以吃,但原则底线不能丢。一味地忍让,有时会让别人把你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尤其是面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越是没原则地退让,对方越容易蹬鼻子上脸。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吃亏是福”,同样也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守牢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必要时进行有理有节的回击,才能不沦为那个人人可拿捏的“软柿子”。

“不让老实人吃亏”。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职场里,总有人默默付出却不争不抢,也总有人善于“争取利益”。用人单位和上级领导如果光顾着安抚“会哭的孩子”,那势必会让老实人流汗又流泪,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人心涣散,影响一个组织和机构的健康发展。对社会来说,如果老实人总是被压榨、被欺负,也不利于形成公平正义的大环境。

愿意吃亏是一种境界,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一种勇气,两者并不矛盾。在小事上主动吃亏、不怕吃亏,在原则上守住底线、毫不让步,同时全社会营造一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氛围,那么“吃亏是福”就能真正站得住脚。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