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让急救败在AED开箱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1:2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有博主发视频反映,9月9日,海南海口汽车西站一名乘客晕倒,周围人在救援中找到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但发现需要扫码才能使用,而且最终未能开箱成功。一时间,AED如何方便使用,引发社会关注。(9月21日《工人日报》)

很多时候,心脏骤停并非生命终结,若能在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挽回生命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所以,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尤为关键。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就如同与时间赛跑。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人不到1%。由此可见,心肺复苏普及率不高是一大急救短板。不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研发成功和投入使用,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即便是未经培训的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使用AED,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

尽管AED是实施心肺复苏的“救命神器”,但也需要“兵贵神速”。因此,抓住患者病发后的“黄金4分钟”,迅速使用AED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提高急救成功率。然而,一些公共场所的AED被锁在箱子里,需要手机扫码才能打开,这无疑会延误抢救时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遇到网络信号不好,箱子迟迟打不开,错失“黄金4分钟”,甚至导致抢救失败,岂不是更糟糕?

我们理解“扫码开箱”措施的初衷——通过手机扫码,后台管理系统可以记录相关信息,了解是谁使用了AED,既方便了管理,也能防止恶意盗取。这固然是良善之举,但扫码开箱延误抢救时间也是一个重大隐患,AED管理者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据悉,早在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中就明确规定,AED外箱或机柜门应方便、快捷开启(不上锁、不扫码),以避免错失抢救时间。遗憾的是,“指南”出台前投放的AED,并没有彻底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虽然存在手机扫码、身份证扫码、双击红色按钮、撕开封条等多种方式,但手机扫码操作更为醒目,也更契合民众“扫码”生活的习惯,因此往往成为首选。

“救”在眼前,贵在神速。我们不应将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浪费在AED的开箱程序上。政府逐年提高AED在公共场所的投放量,目的正是为应对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因此,AED管理者不能任由“开箱繁琐”阻碍急救行动。各地应抓紧时间巡查,取消公共场所AED的上锁、扫码操作,或进行全面整改,不能因“便于管理”而导致“不便使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像AED这样的公共急救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及时维护或更新,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作者:黄齐超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