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9)
唐仲华,女,湖南东安人,1945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师文化,小学高级教师,担任过两届县政协委员、县侨联委员和地(市)侨联代表,种过田,当过群师,曾先后32次被评为乡、县、(地)市先进工作者,被誉为“妈妈老师”和“常胜将军”。她自学成才,能歌善舞,生活经验丰富,在互联网上发表报道、小说、诗歌和散文多篇,很受读者欢迎。下面决定断续地转发她的多篇随笔,希望读者欢迎并给予批评指正。 李浩然2011-09-02于长沙
九 在没人严格管理和监督的后面……
放暑假后的第一天,因为上级规定不准补课,我读完高二的孙儿就担着铺盖从学校回家里来了。
孙儿今年17岁,读的是省某实验中学的“奥赛班”,不但稍懂做人道理,学习成绩也比一般人要强。为了他能在假期里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不但早就将他的房间布置好了,还决定对他加强督促,以便让他明年能考上一所好的学校。
他一放下铺盖,我就急切交代他说:“你姐他们因为寒暑假放的松,早就错过了再深造的机会;你要吸取这个教训。要订个切实可行的暑期学习计划。一不能睡懒觉,二不能玩手机,三不能外出交朋会友,更不能随意上网……”
孙儿长得和气,平时也很听我的话,我当然也喜欢他。在我讲完后,他还主动和我拉勾,说:“奶奶,保证坚决实行。”
有了他的这一举动,我也就大胆放心地“重操旧业”了:每天早餐后先去买菜,回来就和人天南海北地闲聊;中午搁下碗筷,就一溜烟下楼去和老朋老友玩牌打麻将。有时玩得起劲,到亮了灯才回家来做晚饭。
孙儿是个挺机灵家伙,他见我再也没多少心思管他的“闲事”,也就慢慢“自由”起来:开始是不按时起床,其后就是一边看书一边玩手机,再后,就是我前脚一走,他就后脚溜了。
一天晚餐,他竟看着我吃晚饭时在错对着空碗夹菜,便在一边窃笑。我问他:“你笑什么?”他竟诡秘地说:“奶奶想必是输钱多了。”
说实话,那些天,我无论是玩纸牌还是打麻将,尽是输,不仅到外面买菜看到什么不顺眼,就是做梦也心情很不好。
三天过去了,四天过去了,我突然提出要检查他的作业。他不得不把他的所谓“作业”交出来。
我的天呐!我一看,除了语数两科的作业本前面写了那么一两页,其他就是心不在焉地画着几个鬼仔菩萨。
我问他:“你这是照计划做的吗?”他只得吱吱唔唔。看看再也混不过了,就不得不严肃地表示说:“奶奶,你就原谅我这几天吧,以后我一定改正。”
我当然原谅了他。
突然有那么一天上午,天热得厉害,我从菜场回来,竟看见他在一家网吧里门蠢蠢欲动,旁边还似跟着几个“狐朋狗友”在喃喃细语,指指戳戳。我一气之下,就将他带回家里,气势汹汹质问他:“你爸妈去广东打工糊口,我六七十岁了省吃俭用供你读书,你怎么这样对待我?”他大约也深知自己错了,不再作声。
从那天起,我决定不再外出,说是只想睡觉。我想:我这样监督着你,你总不会再耍花招了。
看来,他再外出已是不行了,可他还是没把学习放在心上。每每只象征性看看书,就玩他那心爱的手机。
一天,我实在看不顺眼,就去抢他的手机。他倒灵活到家,左挪右闪,叫我怎么也拿不到手。
想起这些天他的口是心非,我便火冒三丈,抓起他的书呀作业本呀,就乱丢一气,还大声嚷道:“你反正不读书了,要它们有屁用,不如一把火烧了!”
他见我一时不肯放弃,就突然反问我:“你要我好好学习,可你这些年干了些什么?”
听他的这一反问,我很想给他一巴掌。可是,我没敢这样做。因为我突然想到了:我当了大半辈子教师,深知孩子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期养成,而这种养成,又很需要大人的长期督促,甚至还要作出榜样。可我就是没有这样做,或者说做得不好。我退休这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什么事都没做出一件像样的。
记得我的老家原来蒙馆外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先生炒米花,门生拜菩萨。”意思就是说,先生教书没心到。门生听书也跟着不到心,最后背不了书就只好被罚跪。还说,“有什么样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现在书店里的新书上还有一句这样一种说法:“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即使是隔代教育,也是如此。
当今,乡下孩子的父母大多都在外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要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管教。我想,他们的那些个办法多可能还不如我,也难怪他们的孩子多不想读书,不好管理。
我从这里还想到一个更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当今许多单位的第一把手,他们很缺乏人的直接管理和监督,要他们恪守职责,是不是也和我这孙儿对待他的自学计划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