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除了砌墙封店,政府还有没有更好的作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09:3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上午,准备到小区附近的一家门店购买一些熏鱼,却扑了一个空。那家熟悉的小店,居然已被一堵水泥墙封得结结实实。这个情景对我来说并不太意外,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居住的上海,一些街区不时见到原来熟悉的小店被砌墙封门,有水果店,有饮食店,还有一家我经常光顾的旧书店,甚至一条马路上连续几家门店被砌上了厚厚的水泥墙,原来由各种小店组成的斑斓色彩都替换成了灰秃秃的水泥墙。

随着这种砌墙封店的情况成为上海街头一景,上海民间曾有传言,说这是政府在驱赶外地人,由于这些小店的经营者有不少是外地来沪创业者,因此这种说法颇为流行。但是我对此不相信,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现在的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地来沪创业者都是笑脸相迎,“海纳百川”已成为津津乐道的上海精神,上海也因此获得了发展。那么,砌墙封店究竟所为何事?我居住的小区刚刚发下的一张社区小报倒是提供了一个答案。这份名为《新民晚报·社区版·曲阳社区》的社区报在1月22日出版的一期上报道了这样一个新闻,“曲阳路街道持续推进‘四违一乱’整治,赤峰路20家违建商铺被依法拆除”。报道说,“在保证居民安全的情况下,井然有序地拆除无证经营的店铺招牌、推倒占道护栏、并砌墙封门。”原来这是由街道组织的拆违行动,而管理部门对砌墙封店并不讳言,并将其作为行动的一个程序。

看来,这些被拆除的商铺,犯了两大错误,一是建筑违章,二是无证经营。从这一点来说,管理部门对其采取行动,无疑是有充足理由的。这篇报道提供了一个背景资料,这些商铺原为一楼居民房屋天井,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搭建而成。这就是说,如果它们是违章建筑,那么已经存在了将近20年。今天街道对它们采取行动,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周围居民一直有意见。这话也许合乎事实,但另外一个事实也是存在的,这就是在这20年时间里,它们能够生存下来,至少证明了一点,这些商铺满足了附近居民的消费需求,因为它们的小本经营,只能靠周围居民的消费来支撑。而当有关部门将它们扫荡干净以后,周围居民的消费需求,实际上已经无法满足,比如我就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熏鱼了,或者只能到熟食店去买质次价不廉的熏鱼。

利用沿街房屋开一个商铺,是个体经营的一种最为便捷的选择,也是民间创业的一种体现,但是它与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往往会产生矛盾,还容易与周围邻居产生纠纷。如何协调这种冲突,既不损害民间的创业精神,又让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审美意志得到满足,这在近一二十年的城市管理中已构成一个难题。曾发生的阿大葱油饼一事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甚至因为有实力的商业机构的介入而得以登堂入室,被作为上海支持民间创业的一个生动事例传为美谈。但是对偌大的上海来说,阿大葱油饼只是一个孤例,它因为媒体的报道而引起了社会关注,阿大也因此而成为上海滩上少数几个幸运儿之一。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类似阿大葱油饼的小商铺都能进入媒体的视野,这就需要政府在对它们进行管理时不能仅仅看到它们出现了违章,仅仅看到它们是无证经营,还应该看到它们所具有的民间创业禀赋,看到它们对满足社区居民消费所作出的贡献。

对这些商铺砌墙封门,看似雷厉风行,使久拖不决的问题一朝得以彻底解决,但这却是城市管理中的一种太过粗暴的做法。为数不少的违章商铺已经存在了20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有关部门有没有帮助房东和店主与周围邻居协商,采取必要措施化解纠纷?如果说这些小商铺是无证经营,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将工商管理服务送上门去,为它们办妥有关手续?我们的城市,不能只有一个阿大葱油饼摊,而是需要千千万万个类似的小商铺,才能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才能建立起繁荣的市场,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效果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这就需要政府将工作做细做扎实,而不应该采取这种砌墙封门的霸蛮做法。那些粗糙的水泥墙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它们难道就不是违章建筑吗?文/周俊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