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垄断下的慢作为,还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漠视?
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路暴跌,近日每桶已降至47美元。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一好消息,以为国内成品油售价会给人惊喜不断。然而盼来的绝无跳水动作,而是如都市交通大堵似的车流缓缓挪动、慢慢地下调。按理说国际油价下跌50%,国内油价应从每升7-8元的时代下降到3-4元。尽管已有连降十一次的优惠,但目前市场油价还在6元多。在当前的价格形势下,顾客为的士司机每次2-3元的补给,应全部取消,却仍然保留,如深圳仍要顾客支付1元费用。百姓用的民用石油液化气价格仍坚挺133元/瓶,似乎在为亏损的石油大国分担减亏义务。
经上网搜索,方知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5月7日发布的中规定,国际市场原油价低于8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高于80美元/桶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130美元/桶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原则,国家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其中还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4%时,可相应调整成品油价格。但相对于国内外油价,该办法似乎滞后于形势。目前持续下跌的油价已失了常态,也远少于设计的调整标准,我们虽不必为产油国担忧,但应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呼声中相适应。否则,很容易让国人质疑:既然实行市场经济,为什么还按僵化的行政方式定价呢?国际油价天天变,我们为什么要上一个月才有一次慢作为?国际油价略升时,两桶油喊亏叫苦毫不怠慢,一年可获国家上百亿元补贴。如今进购原油成倍跌价,向消费者让点利咋特别痛苦?
记得有专家科学论断中国的地下水底有好多大油田,还有人豪迈宣言把贫油国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了。不知是石油资源告罄,或是用于战略储备,还是开采加工能力欠缺,还是国计民生需求井喷,我们自产油终至供不应求,那帽子好像又从太平洋捡了回来。好在是进入了人类资源共享、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全球同此凉热"不再是虚梦,如今国家能买到空前便宜的原油,可叹百姓却难有空前价廉的幸运。能否认为:尽管国际国内市场有别,但刻意远离市场调节,一厢情愿行业垄断,难免漠视百姓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