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蔡英文上台之后,台湾的大陆政策发生大转向。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刻意阻断台湾与大陆的官方及半官方接触,转而积极寻求对大陆的平衡战略。 然而,考虑到台湾目前的综合实力、其合作伙伴的援助力度以及大陆的强硬反制,台湾对大陆的平衡战略难以持续有效运行。 通常而言,当弱国面对强国紧迫的军事威胁时,弱国要么选择顺应策略,要么选择平衡策略。这两种策略的选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弱国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能够获取的盟友支持力度。如果弱国的综合实力较之强国的差距并不大,且弱国能够通过持续获取强大盟友的援助,来弥补这种实力差距,那么弱国就具备选择单一性平衡策略的条件。但倘若弱国自身实力有限,又无法获取强大盟友的持续有力支持,则弱国将不得不面对现实,主动顺应强国以自保。 如果从这一分析视角出发,蔡英文政府贸然选择平衡策略来应对来自大陆的军事威胁,则显得有些冒失。一方面,以台湾当前的综合实力而言,并不具备与大陆长期抗衡的实力。首先,台湾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且蔡英文政府并未找到提振台湾经济发展信心的有效举措。之前,蔡英文信誓旦旦的经济转型以及新南向政策,事实上都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吹嘘,真正落实到实处并取得成效的局面,目前还看不到。因此,台湾缺乏与大陆长期抗衡的经济支撑。 其次,以目前对大陆市场的高度依赖,台湾经济发展尚离不开大陆市场的支撑,尽管台湾当局试图减轻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贸然采取对大陆平衡的策略,不仅不会给台湾带来任何经济收益,反而会破坏两岸经济合作的政治基础,并影响到台湾的经济发展。 再次,蔡英文上台之后,更加重视台湾军事实力的提升,试图通过缩小两岸军事实力差距的硬平衡方式,来提升大陆对台动武的成本,并达到成功阻吓大陆对台动武的目的。 乍一看,这一策略说得通。但实际上以目前两岸军事力量发展的速度而言,即便台湾花大气力来提升自身军力,也难以有效缩小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况且,台湾还面临高科技武器技术难以获取、自身国防工业基础薄弱及资金匮乏等诸多困境。 事实上,无论是蔡英文任上所提出的“国机国造”,还是“国潜国造”,都面临技术与资金的双重压力。从技术层面而言,先进战机和潜艇等战略武器的成熟研发及制造技术,都掌控在主要世界大国手中。这些大国为保住自身战略优势,对这些高新技术进行封锁,不愿对外出售(铁杆盟友除外)。 因此,即便台湾想通过自身努力来打造国产先进战机及潜艇,也面临技术关卡。正如此番蔡英文高调渲染台湾自行建造潜艇所面临的技术壁垒一样,军事专家都表示,台湾并无自行建造潜艇的经验,需要外国技术才能将装备与整个系统整合起来。 此外,建造军机、潜艇等大型武器装备耗费不浅。以台湾当前的经济实力,恐难以长期持续支撑。对此,台湾军事专家对蔡英文的“国机国造”和“国潜国造”军事计划的资金需求表达了担忧。 另一方面,台湾所能够获取的外部支持也有限。美国是台湾获取外部援助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军事武器交易及防卫支持方面。但美国对台政策的底线,则是不希望台海出现紧张局势,乃至完全失控引发战争。因此,多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就是根据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来适时对台援助,以提升台湾的战略筹码,并促成两岸的战略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策略不可能帮助台湾获取对大陆的战略优势,最多也就是缩小与大陆的实力差距。 如今,在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主导下,美国对台湾的援助力度仍然充满疑问。尽管此前特朗普与蔡英文打得火热,但现在特朗普却积极与中国缓和关系。分析人士也认为,即将在这个月举行的习特会,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对台援助力度。 退一步说,即便特朗普增加对台援助,也并不能有效弥补台湾与大陆之间不断扩大的实力差距。尤其是在军事实力方面,大陆拥有诸多先进军事武器的核心建造技术,其先进战机、军舰、核潜艇等数量也不断增加。 反观台湾,就算能够获取美国的军事武器,也都是二等货,无法有效提升台湾的军力。至于蔡英文所吹捧的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其能给予台湾的援助就更不用提了,况且这些国家目前都致力于同中国修补关系或者提升关系。 无论是从自身实力发展,还是从外部援助的视角出发,台湾都难以持续有效地对大陆实施平衡策略,并达到其预期成效。并且,蔡英文所积极主导的一系列对大陆平衡策略,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的硬平衡,事实上已经拔高了大陆境内反台力量的呼声,尤其是武统台湾的嚎叫。 此外,作为对台湾平衡策略的反制,大陆在经济、政治、外交及军事层面都做出了针对性的反制措施。比如,让台湾坐立不安的东风系列导弹已经瞄准台湾。因此,蔡英文政府需要认真反思平衡策略的收益与成本,转而寻求更有有效的政策来与大陆打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