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星哥哥对萌娃的成长帮助在哪?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8:2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放开我北鼻》节目组需要郑重思考,自己所拍摄的人和事,体现了哪一类人类情感,又能指涉何种社会现象,观照何种社会现实,并且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个人化的思考。否则,倒不如直接将一群偶像明星聚在一起,何苦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呢?

消费孩子颜值也救不了模糊的节目定位

《放开我北鼻》第二季已经播出五期,依靠着强大的粉丝效应,在特定的受众范围内可以称得上是一档比较抢眼的综艺节目。作为“禁娃令”后涌现出的一批养成类网综,该节目选用素人小孩和年轻偶像男明星作为嘉宾,标榜在此二者共同生活相处500分钟中解读“童年”和“成长”的命题。与多数亲子类节目相比,其人物设置算得上是剑走偏锋。

从“萌娃+小鲜肉”的嘉宾定位来看,节目制作方的目标非常明确——抓住年轻女性群体的眼球。从某项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放开我北鼻》第一季的受众群体中,女性用户的数量约为男性用户的两倍,25岁以下年轻受众的比例也超过了六成,从这个角度来看,节目组的策略或许可以说是成功的。

制作组在不止一篇宣传文稿上说,将观众当作“用户”,内容为王是赢取用户的第一法则。营销界有一句老话,就是说抓住了“孩子(Baby),美色(Beauty),动物(Beast)”的3B法则,那么其结果也就坏不到哪里去。该节目手握两大利器,将“颜值高”作为节目的最大卖点,作为吸引受众和营销宣传的第一法宝。小鲜肉也就罢了,说是消费孩子的美色,恐怕也不为过吧。其实消费“颜值”,作为观众我们也见怪不怪了,但之所以打上一个这么严厉的标签,关键还是《放开我北鼻》的节目定位和内容上的偏离。

节目没搞清楚“哥哥”和“父亲”的区别

首先是嘉宾的选择,虽说是“明星哥哥”,但是林更新将近30岁的年纪明显偏大,他与孩子们的代沟太大,本人在生活中应该也没有什么和小孩相处的经历。因此,林更新对于孩子的话语体系和相处模式相当生疏,在节目中也是可见一斑。而在家中本来就是哥哥的易洋千玺就明显更适合节目的设定,其表现也颇受好评,可以说他的现实经验被镜头放大呈现了出来,“哥哥”在孩子童年时期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了体现。

那么于小彤的定位也有几分尴尬,节目组曾将他的“严父”人设作为宣传时的卖点,这或许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制作方对节目中“大人”和“小孩”的关系有所疑惑,“哥哥”和其他男性家长到底有什么特征性的区别,与其他“养成类”、“亲子类”节目相比,自己的特点和差异性到底是什么?总不见得是“因为我们的小孩特别萌”吧?

其次,从内容设置上,是明星和小孩共同相处五百分钟,也就是不到9个小时。节目前相互之间完全就是陌生人,因为节目的关系要朝夕相处,甚至还要完成一个成长式的蜕变。接触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角色,当然会有一个进入角色的过程,对于明星家长来说,表现出成长的过程不具有任何难度,其效果和方式都是可以预见到的,但这仅仅是对明星个人性格的刻画和魅力表现。

且不说这样的故事模式已经出现审美疲劳之态,但在此之后节目又能表现什么呢?当年《爸爸去哪儿》也采用了“明星鲜肉+素人萌娃”,因此大红大紫的董力和阿拉蕾,在节目一开始有着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但是到了中后期可能缺乏新的元素来突破综艺剧情,结果被节目组有意无意地炒CP,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放开我北鼻》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林更新“从不懂孩子到懂孩子”,易洋千玺“超苏哄孩子”,那么然后呢?节目的落脚点究竟在哪里?特别是对于那些上了节目的素人孩子来说,对于他们的成长而言节目组的介入带来了何种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个问题不是用一句“红了”就能解决的事。说好的要直面“周末爸妈”的社会问题,思考在哪里呢?说好的要体现社会责任又在哪里呢?

综艺节目需考虑社会效应

说到社会责任,就不得不说综艺节目的社会效应。诚然,明星嘉宾在节目中的付出和陪伴,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更不需要去恶意揣测明星与孩子们之间的真实感情。但是,制作组似乎并没有打算去挖掘这种感情的宝贵之处,甚至设置一些在普通观众看来特别愚蠢的游戏来破坏这种宝贵,比如欺骗孩子们自己变成了薯片、酸奶,惹得小朋友哇哇大哭。

同期播出的《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四位截然不同的妈妈,各有各的烦恼,囊括了多种育儿类型,比如“过度保护型”、“丧偶式教育”、“隔代教育”等等诸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问题,一度引发了网络中关于“女性不是天生的超人”的舆论讨论,涉及家庭关系、女性权利等多种声音的交汇,许多妈妈都表达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反观《放开我北鼻》中的弹幕,单集节目动辄刷出几十万、上百万条弹幕,除了粉丝围观自家爱豆,“好萌啊”、“好苏啊”这样陶醉式的感叹,还有什么呢?节目组需要郑重思考,自己所拍摄的人和事,体现了哪一类人类情感,又能指涉何种社会现象,观照何种社会现实。不想清楚这些,所谓的节目意义仿佛就是个笑话,倒不如直接将一群偶像明星聚在一起,何苦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呢?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