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困地区的贫困户年收入只有1万元,但当地的彩礼却十分昂贵,为了娶媳妇举债28万元;不少农家用女儿出嫁的彩礼换作儿子的结婚用款,如果家庭没有女儿,或女儿自由婚姻,对一户家庭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父母只能借高利贷,用大半辈子去还债,甚至人命官司也时有发生。近日,媒体记者在中西部部分农村调研中了解到的“天价彩礼”现象,令人唏嘘。 一般人倾向于认为“天价彩礼”是“乡村陋习”,折射了农村文化的“落后现状”,因此多呼吁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农村的文化、价值和观念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整个社会警惕与反思,但用落后与先进、改造愚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现象,很容易忽略更为深层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这些农村家庭明知天价彩礼是死路、绝路,还往这条路上挤呢?在人情、面子之外,有两个结构性的原因。 一是,农村性别失衡。近年来,关于农村光棍的问题一直是热点。有报道称,未来中国将会有超过3000万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农村地区无疑是重灾区。其根源在于“计划生育”政策与“重男轻女”观念相结合,三十年来男性的出生率远超女性,必然导致女性“物以稀为贵”。 二是,城乡关系不平等。“天价彩礼”背后,透露着农村的凋敝。表面上看,随着城市化发展,女性开始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适龄女性的稀缺。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农村资源的贫瘠,女儿几乎成为整个家庭获得社会财富的最重要的交换资源,并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的一种集体性策略。因此,“天价彩礼”只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不平等城乡关系的一个表征,而不是本质化的社会问题。 对农村“陋习”批评与不屑的同时,我们更要躬身自省:谁该对这个令人既悲哀又同情的事实负责?在一片唱衰农村的声音中,如何寻找潜藏在生产生活中的“正能量”,并顺势而为加以引导,才能解决彩礼之痛? 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率领的课题组在调查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华南农村的彩礼是大幅度下降的”。在今年春节期间流行的“全国彩礼地图”中也不难看出,四川重庆、华南农村、江浙沪农村的彩礼相对较轻。为什么经济发达的地区反而彩礼正在下降?当媒体更多聚焦“天价彩礼”以吸引眼球、获取点击量时,正能量的内容往往遭到冷遇,更少有人去探究背后的深层原因。 近年来,我们发现在河南、山东等地,“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一方面在“计划生育”和“重男轻女”的共同影响下,一个家庭常常只有一个男孩,且要承担全部的家庭责任,压力太大,以致于在赡养父母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农村女性通过教育进入城市,越来越独立,并争取到更多的家庭权力,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仅要善待公婆,也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在此种现实语境下,解决农村天价彩礼的困局其实亦非难事。 关键之一,政府当合理介入,在城乡之间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朱信凯所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是治本之策”。关键之二,向农民讲故事,要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惟有摸透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结构,才有可能因势利导。将心比心地把别人的案例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重建父女、母女间的亲情关系,而不是资源关系。这也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生动实践。两相结合,才有可能解决他们实际的困难,也才能让“天价彩礼”失去生存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