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近些年来,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不再是新鲜出炉的香饽饽,就业的严峻形势无情地焦躁着这些充满青春活力激扬壮志豪情的专业人才大军。今年,近700万大学毕业生更是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成为困惑国家、社会、家庭和学子的难题。
好在政府有智囊机构组织,有专业分析研究队伍,民间也不乏有识之士,就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给出了许多看法和建议。归结各方声音,无非是“国家人才战略”成了盲目扩招,教育事业成了市场商业、供需矛盾失调、专业设计错位,国家经济宏观调结构转方式降速度政策影响、就业服务落后、就业歧视、择业观念陈旧等等,总之,原因复杂,恕难问责。
从现实看,的确让人太“骨感”太无奈。国家给足了教育经费,终于达到了GDP4%的比例,同时给足了政策,目的是为教育强国多出人才。不过即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得服从于计划指导和调控,那么教育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计划要不要、有没有?不是常说“人才匮乏用工荒”吗?如今到底是人才过剩还是供不应求?如果计划跑不赢“变化”,那么计划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说问题出在计划不周上,有些“订单”学生为什么也就业无门?如果说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过关,那么我们巨大的素质教育成果哪里去了?不是常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吗?为什么性别、地域、校别、专业、贫穷等名目繁多的歧视依然大行其道,形成高高的就业门槛?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游戏规则是为了充分尊重劳资双方意愿,同时大学生适得其所、才尽其用,为什么往往受到各处合力拒绝?据权威媒体报道,至4月中旬,北上广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在三至五成之间,湖南全省签约率不到60%,比起去年的85%以上,今年的形势难言乐观,更残酷的是一些热门一时的专业,某大学开办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学子们曾经憧憬着将来比领袖人物还上镜和出彩,谁知全班50人无一人正式签约!如此结局岂不叫人崩溃!
不过,有些毕业生对就业自信有余期望过高,同时忽略了应有的能力和必须创造的价值,而对薪酬和工作条件过于侧重,这样往往容易止步于就业门外。去年微言网招聘一位略懂网站的大学生,试用期月付酬3500元,一个月后他便提出加薪,便说每年可为网站创利200万,公司更痛快:第一年200万全奖,他还不知足,还说要加工资,公司综合考察他各方能力,只好解除与他用工合同;最近又一位靓女大学生应聘经理助理,开价工资底薪7000元,另外提出不受打卡考勤约束。对此,公司只好“割爱”。
其实,大学生更应自尊自强,有许多人选择了“求职不如求己”“就业不如创业”。北大学生陆步轩当街卖肉,并首创屠夫学校培养了数十名大学生学“第二专业”;清华学子韦伟报聘1600元一个月的城管职位,至少不放弃任何就业机会,至少比“啃老族”优秀得多。
另外,还有人似乎讳言农村“广阔天地”,难道“修地球”就是畏途吗?相信习总书记、李总理并不后悔和怨恨当年下乡知青的经历,毛泽东更没有自卑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总之,除了国家关心、政府帮助、社会支持,重要的还有大学生要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找准方向善自定位,只要努力,光明就在前面,自有成功胜算,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