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有那么多“樊胜美式”父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4:2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题:为什么有些妈妈会不喜欢女孩?

关于重男轻女这件事,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些妈妈会不喜欢女孩?不理解的原因很简单:妈妈不也曾经是女孩吗?当妈妈有了强烈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后,难道她不是在轻视自己吗?

看剧:樊胜美和她沉重家庭间的“血泪故事”

最近一直在看《欢乐颂2》,里头涉及大量社会问题,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樊胜美和她沉重家庭之间的“血泪故事”。

樊胜美有一个不争气的哥哥,但无论这位哥哥多么不争气,也不论樊胜美自己多么争气,父母始终喜欢的还是儿子。樊胜美从来就是父母用来服务儿子的“工具”。无论儿子犯了多大的错误,他们两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樊胜美善后,而且毫无愧意。在樊胜美母亲的眼里,牺牲女儿,成就儿子,再自然不过。

生活中,像樊胜美一样遭遇的女性很多。

最近有个新闻报道说,一个叫唐璐的女孩,被父母逼着出10万给自己的弟弟买房。而唐璐从小就跟外婆一起生活,对父母的记忆相当模糊,特别是在弟弟出生之后,爸妈就更无暇顾及她了。可就在自己的婚事还没张罗到位的情况下,父母却逼着她出这钱。记者打电话给唐璐父母,其父这样说道:“这钱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一分不能少,这是做姐姐的责任。”

我的问题是,当妈的没法体谅女儿难道不是“自我歧视”吗?

现实:女性普遍存在自虐式歧视女性倾向

这种自我歧视,实际上可能相当普遍。

前几天看媒体报道“女性最好的嫁妆是贞操”这个话题时,最让我震惊的,不是此人公开宣扬腐朽的女德观念,比如“女性穿着暴露会克家庭”“总挨揍的女人不容易生病”等等,而是我发现,公开宣扬这种观念的,竟然是一个叫丁璇的女性演讲者。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丁璇是极少数。但我们没法否认这个事实:这种疯狂的自虐式歧视女性倾向,确实存在于许许多多母亲的思想观念里。

这些妈妈,年轻时可能遭遇过丈夫暴力、家人歧视、被当成水一样泼出去的痛苦,可当她们有朝一日“媳妇熬成婆”,却一样继续歧视同为女性的儿媳妇或女儿。

樊胜美式的妈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母亲:宁要坏儿子,也不要好女儿。

解释:“重男轻女”是为了家庭延续香火

对于这个奇怪的现象,有人解释说,那是因为妈妈和婆婆们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生活太久,于是思想也就扭曲了,从而认同了这种歧视观念,类似于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解释,似乎有些太“西式”了。

还有人觉得,母亲之所以“重男轻女”,是因为男孩可以将来为自己养老送终。这好像也有点牵强。因为让男孩给自己养老送终,没必要歧视女孩,多一个人养老送终,岂不是更好?何况,相对坏儿子,好女儿肯定更有能力照顾自己。

部分“宁要坏儿子,也不要好女儿”式妈妈,很大可能是中国畸重的家庭观念造成的。因为那些妈妈和婆婆们所有“重男轻女”的首要动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满足整个家庭延续香火的需求。

家庭,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学者吴飞认为,家庭对于个人具有根本的存在论意义,他们的生命就是作为家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当年陈独秀对于国人为家庭而忘了自己,感到非常悲哀和愤怒,他说,“以家庭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直到今天,当我们讨论“女性权利”时,可能都还得先讨论被家庭淹没的“个人权利”——在当下,大量“重男轻女”的妈妈和婆婆的存在,提醒我们的正是这一点。在我们这里,重男轻女,不仅仅是两个性别之间的高低贵贱之别,还有可能是个人权利被淹没的问题。

其实,唯有一个人忘记了自己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才有可能不自觉地自我歧视、自我贬低。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我们今天如果要谈论消除性别歧视,依然需要强调个性自由、冲破家庭重负这层牢笼。其实大量“樊胜美式”的母亲,让我想到也正是中国人生活独具特色的一面:历史在不断更新,可它在很多地方却又似乎毫无变化。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