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几年前,北京市多家大型餐馆推出“半份菜”“小份菜”。端午假期里,记者走访发现:“半份菜”“小份菜”已从菜单里隐退,免费打包的承诺不再作数,餐厅里难寻“反浪费”宣传标志,“舌尖上的浪费”反弹明显。 湖南红网发表邓尤福的观点:“半份菜”的推出,为就餐客人丰富了菜的品种,降低了客人的消费支出,也减少了剩菜太多的浪费现象,但从餐饮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考虑,不管是做半份菜还是整份菜,其工艺、流程完全相同,成本相差不大,但收益上恐怕大有不同。餐馆不愿做,“半份菜”逐渐从菜单里隐退,也就并不奇怪了。真正要减少浪费,关键还在客人。点菜时不喜大好全,不铺张浪费,因人点菜,按人下单,宁可少点菜吃完再加,不多点菜吃不完而浪费,如此就算没有“半份菜”,“舌尖上的浪费”恐怕也会减少。我们不能一只眼睛盯住别人浪费食物并大加指责,却视而不见自己的浪费行为;与其指责餐馆不提供“半份菜”,不如自己用心按量点好菜。 在餐馆里点超多菜的人多是出于面子。比如,请朋友吃饭,尤其是男青年请女朋友吃饭,如果点菜很“矜持”,没吃几口就“光盘”,请客者会觉得“跌份”,被请的人会觉得请客的人“抠门儿”。不够吃再点,让人产生“不得已”之感,再下单到菜品上桌也要等挺长时间。至于不打包,既是因为谁都不好意思,又源于食物沾过“众人口水”。以前,“公款不吃白不吃”也是造成食物浪费的一大原因,八项规定出台后,违规被处罚的多了,公款大吃大喝少了。相对而言,自家人上饭馆就少有“杂念”,居家过日子得精打细算,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带走很自然。说到底,如果一顿饭可能影响请客者在被请者心中的“印象分”,很可能发生浪费。在好客、大方与得体、不浪费之间取得平衡,你能拿捏好分寸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