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志愿服务时长缘何成了网店商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19:0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逢暑假,就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参加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而大学的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机会也或多或少与学生志愿服务有所关联。但是,个别学生在网上购买一纸志愿服务证明,甚至这些证明还盖有公章。更蹊跷的是,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纸质证明外,在全国最知名的志愿者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以及志愿中国下面的“志愿汇”A pp上,一些淘宝商家甚至能够为购买者录入志愿时长,包括志愿活动时间、志愿地点也能随意填写。(昨日《北京青年报》)

有以“万能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协助,一些认证类的东西能轻而易举在网上实现,的确不是什么意外的事。在此之前,一些继续教育的学时、证书,就被爆只要及时付款,就有人代为全线办理,甚至可以按实际需求定制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充分暴露了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给人带来方便,另一方面也协助了广泛的欺骗。只不过与继续教育相比,伪造志愿服务记录,除了涉及个人诚信,更让人感到爱心被玷污。毕竟志愿服务代表了正能量,应该是全心全意地付出,而现在除了购买服务者从中获益,并没有困难群体得到真实的帮助。

声讨伪造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容易,事实上,更值得反思的是志愿服务本身。以暑期支教为例,大学生真的要跑到大山里,吃得差、睡得少、居住环境差,才能证明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吗?据我观察,有些大学生(当然并非全部)暑期支教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朋友圈里多了些自拍。除此之外,整个过程与其他实习项目一样走马观花,非但没有给老乡和孩子带来帮助,还得麻烦他们安排提供便利,以减少不适应。甚至有些支教者刚去,就显露出强烈的功利性,等着拿一张志愿证明就走。为什么不就近服务城里的孤寡老人、暑期进城的留守儿童呢?

与此同时,一些高校在认定志愿服务成效时,工作不认真,核验不扎实,也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一所高校的辅导员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学校会对实习证明进行审核,但志愿活动还是靠学生的自主性,学校不会仔细审核,那么问题来了,不仔细审核为什么又能据此给学生在加综测、评优上给予优势?虽说志愿服务不应抱着功利的目的,但对一些老老实实做公益的学生来说,其他人靠造假就能在相关评选上取得优势,公平何在?对学生工作来说,很多时候公平应当是摆在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靠认真学习、踏实工作来获得认可的氛围。

尽管涉事的志愿服务机构声明,没有授权商家代办志愿证明,也不允许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增加志愿时长,但实际情况是记者亲测发现,只要付费,其旗下的A P P就会增加志愿服务时长,还能自动生成志愿服务记录证明。那么,漏洞是如何形成的?之前有没有发现问题?发现之后如何处理,能否追究之前发出的错误记录,并予以纠正?这些都亟待得到解答,否则高校应视其公信力存在问题,取消其作为评优评奖的证明资格。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