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宣布严禁“杯赛”之后,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有何反应? 据《法治周末》报道,3月2日,“北京学而思培优在线”发布最新通知,称原综合能力测评(学而思杯)不再举办,但将举办2018年春季“学而思学员综合能力诊断”。“高思教育”称近期会组织一场线上的学生素质能力检测,“应该和‘高思杯’差不多”。“优胜教育”工作人员则表示,“杯赛”热度虽减,但仍有回温的可能。 “杯赛”刚刚被叫停,却迅速“换头”,以“能力诊断”、“能力检测”等名目卷土重来。对于家长、学生以及培训机构而言,事情似乎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不过是换了个名目而已,以前该怎样组织,现在依然怎样组织。 照此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适应,“诊断”、“检测”等也会成为课外培训的高频词,它们也会具备像“杯赛”一样的辨识度与硬通货的特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类似的“变通”中,即便政策再严厉,往往也会被轻松化解。近年来诸多减负举措在落地执行阶段,似乎往往陷入这样的循环。而孩子们的负担,也正是在这样一轮轮的“见招拆招”中渐趋沉重。 怪培训机构太狡猾吗?诚然,出于利益的考量,培训机构肯定会想方设法钻政策空子,不惜改头换面、将国家明令禁止的“杯赛”易容再来。此番“学而思”举办“能力诊断”,尽管也强调“不评奖项、不发证书、不设颁奖典礼”,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本质上讲,这个“诊断”与被叫停的“杯赛”是一样一样的。 对此,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作为,调查核实“减负令”是否得到落实、有无变相竞赛的情形,以及研究要采取何种举措。如果培训机构整天泡在学生、家长以及学校中间,掌握着中小学教育的风吹草动,挑动着家长与教师的每一点心理情绪,而主管部门在发文后不了解出现的新动向,未免隔膜。 也因此,若想彻底治理“换头术”对策,除了严厉查办那些违规培训机构之外,还应该认真检视治理存在的问题。一者,出台“减负令”,应该充分预估可能滋生的变种、可能产生的变通。既然是“禁”,就应该封死一切可能,斩断所有的侥幸。即便难以做到,也应密切关注培训机构的举动,以便及时调整更新规定。需知,任何一个小小的口子,都可能导致溃坝,这本身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 再者,多年减负却效果不彰,根本还在于当下教育资源仍不均衡,家长的教育焦虑难以纾解。以“小升初”为例,一个城市就那么有数的几所“好学校”,学位本来有限,再加上分配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家长只能让孩子更强大,才有可能摸到好学校的边沿。 事实上,多年来,类似来自家长的课外培训的“刚需”,从来都没有消失。个中原因,无非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一直没有实现。 可见,减负问题的根本,仍在于提升教育的品质。教育主管部门固然应该进一步规范课外培训,遏止愈演愈烈的超前教育,但根本上说,还是要在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公平分配上。 一句话,办出更多的好学校,把好学校的资源分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