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来,一些慈善组织在公开透明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公众密切关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7日上午就公益慈善事业创新与发展等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对此表示,不能因为个别公益慈善机构的不良做法而影响我们对中国慈善事业总体发展形势的判断与评价。(5月7日中国新闻网)
无独有偶,针对近来备受关注的“毒胶囊”事件,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空心胶囊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世德称,“此次铬超标胶囊涉案企业只是行业中的一小部分,乱象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区”,“但不能因为个别害群之马,就说整个空心胶囊行业乱象丛生、无可救药,这样的结论未免武断。”(5月7日《人民日报》)
官员腐败事件频发,民众忧心忡忡,有人说“只是极个别现象,总体上还是好的”,道德滑坡严重,18个路人面对被碾压的女童漠然而过,也有人说,“道德滑坡并非社会主流,我国道德现状总体上还是好的”。几家公办慈善机构相继陷入丑闻,“毒胶囊”事件再次将食品药品安全置入举国关注的境地,依然还是这套“个别现象,总体是好的”说辞。稍有留意就不难发现,但凡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到了让民众无法容忍的地步,这种“个别论”就会习惯性地浮出水面。“个别论”与“国情论”一样,几乎已经成为官方和准官方回应民意、试图化解信任危机的两把常规“武器”。
“个别论”的后面,往往跟着“不因个别现象而影响整体判断”的句式。这其中,既有安抚、宽慰民心的成分,也有教导民众不要“以偏概全”的循循善诱,用心可谓良苦。只是对这番好意,民众却未必领情。从现实经验出发,无论是从大米、食用油、馒头、奶粉等基本食品的无一幸免,还是“路遇老太太摔倒你扶不扶”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一种道德困境,都很难让人从内心真正认可“个别论”的成立。
更不该忽视的是,抛出“个别论”的,往往都难以摆脱利益身份的嫌疑。慈善事业运行的状况好坏是民政部的主管范围,而“毒胶囊”则直接关系到中国医药包装协会这类组织的内部管理甚至存在价值,因此,民政部部长说“慈善丑闻”,与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说“毒胶囊”异曲同工,说到底都是一种“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仅很难有多少公信力,相反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自我辩护的意味。不仅如此,这类“屁股决定脑袋”的言论所折射出的一种卸责心态,让公众看不到丝毫改进现状的希望,又进一步制造了恐慌情绪,加剧信任危机。
事实上,退一万步说,即便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个别”的, 也无法得出“整体上是好的”乐观结论。必须认识到,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虽然是以个案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但决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腐败频发源于权力不受约束,而非官员的素质低下,食药安全屡现危机,源于监管的严重缺位,而不仅仅是因为商家利欲熏心,慈善组织动不动就陷入丑闻,根本上也不是选人不当,而是因为体制性垄断所造成的“监督真空”……正如休谟所说,“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如果没有制度层面的反思和改良,那么今天的“个别”就会变成明天的“大多数”。对这种显而易见的本质问题避而不谈,却孤芳自赏地认为“整体是好的”,轻点说,“个别论”是缺少危机意识,不客气地说,“个别论”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麻醉,不仅欺人而且自欺――公众真正担心和焦忧的正是这个啊。
来源:珠江晚报 作者:吴龙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