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领邦日本,社会舆论最为关注的话题莫过于5月1日开始的天皇即位的仪式与活动了。对于,普通的日本国民而言,他们将因此享受一个为期十天的超长的黄金周,对于那些在监狱中服刑的罪犯们而言,他们盼望这自己能够得到几十年难遇的“恩赦”的眷顾,而对于整个日本社会而言,新的年号“令和”将从这一天开始正式被启用,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亦将由此拉开帷幕。 不过、与欧洲君主国家的基督教式的加冕即位仪式不同,5月1日的所进行的仅仅是天皇即位仪礼的第一个环节、根据日本宫内厅在3月8日公布的日程,在5月1日的仪式以后,10月22日的“即位礼正点殿之仪”才是即位仪礼中最为重要的典礼。而日本以外的人们所知晓的天皇即位仪礼通常指的就是这个仪式。 和世界上所有的君主国一样,所谓“即位”顾名思义就是皇嗣继承皇位成为新君意思。在公元7世纪以前,尚在使用大王称号的古代天皇的即位仪礼是十分简单的,按照《大宝令》中的《神祗令》的规定,在新天皇即位之时,宣读由中臣氏撰写的“寿词”,向皇祖神天照大神禀告新君的继立(即所谓“宣命”),然后由忌部氏向新天皇献上象征神权的八咫镜与天丛云剑(二者合称“神玺”),整个即位仪式就大功告成了。 三神器,实际上在践祚式上承继的是镜和剑两种 从6世纪末开始,随着日本学习唐代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化的不断深入,日本的即位仪礼节也变得更加仪式化和中国化。举例来说,在平安时代之前,即位的仪式是单独成立的,但从桓武天皇在公元781年即位开始,即位的仪式被分成了“践祚式”与“即位式”这两个部分。 781年4月30日(天应元年四月三日),桓武天皇接受父亲光仁天皇的禅让,先举行了践祚式,然后在5月10日(天应元年四月十三日)举行了即位式。践祚亦称莅祚,本是即皇帝位的意思,源于古代中国的践祚礼和其他中原的典章制度一起被日本的遣唐使带回了本国。从这以后,“践祚礼”与“即位礼”成为了日本宫廷仪礼的常例,而在9世纪中叶清河天皇的时代更被写入《贞观仪式》之中,成为了古代日本根本的国家大典。 桓武天皇,典型的中华帝王打扮 值得一提的是,践祚存在着两种类型,在前任天皇驾崩之后的践祚被成为“谅暗践祚”,而接受前任天皇禅位的践祚则被成为“受禅践祚”,两种践祚的程序是有所不同的。 假如是“谅暗践祚”的话,新天皇在举行过践祚式之后,需要为先君服孝一年,才可以举行自己的即位式。而在“受禅践祚”的情况下,将在前任天皇发布“让位宣命宣制”之后,先举行“让国之仪”,然后再举行“践祚之仪”。 “践祚之仪”最重要的环节是“剑玺承继之仪”,也就是新天皇承受八咫镜与天丛云剑这两大神器的仪式。自桓武天皇以降,几乎每一代的天皇登基的第一个步骤都是践祚式,其中唯一的一个例外是在“承久之乱”当中遭到废黜和流放的仲恭天皇,因此,他在身后的漫长岁月中仅被冠以“半帝”的称号,而他的帝号则是在明治维新之后被追奉的。 完成了践祚式之后,新的年号就开始使用了,但这只是整个即位仪礼的开场,接下来必须要举行的是最重要的即位式。 在平安时代的中前期,天皇的即位式几乎是照搬着唐代的仪典来执行的。原则上,仪式举行的地点位于外朝的核心朝堂院(即八省院)的所在地太极殿。举行仪式的时候,新天皇仿效唐朝皇帝的样子,头戴中国式样的冕冠,身穿中国式样的衮服,在太极殿中央的高御座上南面而座。而在高御座的下方,凡自亲王以下直至无位的大小臣僚齐聚一堂,面朝北方朝拜新天皇。不过,随着藤原家摄关政治的抬头和兴盛,这样盛大的即位典礼在平安时代的中期之后就已经踪迹全无了。 孝明天皇的衮服,典型的中国式样 大概从11世纪开始,在朝堂上朝贺新天皇的朝臣就只剩下作为全体公卿代表的6名了,而不列席参礼的其他公卿一般会在设于高御座左右两侧的帐幔后面观礼。 整个平安时代,原则上即位式是必须在太极殿举行的,不过偶尔也会因为太极殿发生火灾以及新天皇健康不佳等理由,改在丰乐殿、紫宸殿乃至于在太政官厅进行。 在进入镰仓时代之后,随着天皇与朝廷权威的衰落,即位式的典礼也相应的作出了一些改变。首先改变的是举行即位式的场所。太极殿自从在1176年(安元二年)的安元大火中被彻底烧毁之后,就再也未能重建。自此以后,总揽朝政的太政官的办公处所太政官厅转而成为了天皇举行即位式的正式场所,从镰仓时代后期被一直使用到室盯时代中期。 在持续了10年之久的应仁之乱之中,太政官厅和大半个京都一样,都没能够幸免于被战火摧毁的命运。从应仁之乱以后第一个即位的后柏原天皇开始,天皇的即位式改在内廷之中的紫宸殿举行,直到当今的明仁天皇登基之时亦是如此。 不仅如此,从13世纪中叶的后深草天皇开始,密教的仪轨并入到了原有的模仿唐代皇家典礼的的即位式之中,产生了兼具中国、日本和印度文化内容的“即位灌顶”仪式。 在日本的皇家典礼之中,即位式当然是当之无愧的重中之重。尽管如此,在应仁之乱之后的战国时期,皇室的力量跌落到了历史上的最低谷,即位式也因为皇室财政的窘迫而长期不能按时举行。例如,在1500年(明应九年)登基的后柏原天皇的即位式,是在他即位后的第22个年头(1521年、大永元年)才在幕府、诸侯和寺社的援助之下得以实现。而此时距离他的驾崩还剩不到5年的时间。 围绕着后柏原天皇的即位式存在着这样一则有趣的轶话,当时执掌室町幕府实权的管领细川政元对于后柏原天皇要求幕府金援即位式一事作出了以下的酷评,“人主若不能身为垂范,则即位之礼虽行之亦为无益,若臣下咸与归命,则虽不行即位之典而亦可为王”,可真算得上是挖苦到家了。继承后柏原天皇的后奈良天皇的即位式上,为了节省开支,他不得不大量的沿用父亲曾经使用过的礼器。尽管如此,他的即位式也是在推迟了十年之后才得以举行的。而继后奈良天皇之后的正亲町天皇的即位式则是依赖地方诸侯毛利元就的援助而实现的。 当然,每每向臣子伸手确实是一件伤面子的事情,为此皇室居然想出了利用即位式来增收这样别出心裁的办法。与戒备森严的天朝禁脔不同,从平安时代开始,古代日本的宫廷的各种仪式就是允许庶民(在公卿日记中被蔑称为杂人)观礼的。 按照,某位公卿的记载,后柏原天皇那场姗姗来迟的即位式引来了海量的观众,彼时观者人头攒动的情景“有如云霞”一般。在进入江户时代之后,普通庶民购买门票(切手札)进入京都御所观看天皇的即位典礼成为了皇家的定制。于是,即位仪式也从神圣的皇家典礼,转身变成了普天同庆的节日活动。 当然,守旧的贵族对于这种君民同乐的气氛并不是那么买账的,例如在1762年(宝历十二年)后樱町天皇(日本最后的女天皇)的即位仪式上,随驾的公卿野宫定晴就因为宫内放入了大批“武家奴隶”和“杂人”而愤愤不平。总之,即便是在天皇大权旁落的时代,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那位仲恭废帝之外,任何一代天皇的登基都没有少过即位式的举行。 众所周知,日本在明知维新之后,走上了一条全盘西化的建国道路。然而,以“王政复古”为号召推翻德川幕府的明治政府,在天皇的即位仪礼上所采取的却是立足于日本古代传统的复古方针。需要指出的,明治政府理想中的复古并非是要恢复平安早期的那种唐式仪礼,恰恰相反,复古的一个目的正是清除即位式中残留的中国色彩。 自从18世纪末期的光格天皇重振皇家威仪,复兴王朝古礼以后,在国学思想抬头的背景下,即位式中所传承的唐代服制和密教仪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虽然如此,明治天皇的父亲孝明天皇在即位式上所穿着的依然是唐式的冕冠和衮服。但从明治天皇的即位式开始,典礼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867年1月30日(庆应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明天皇驾崩,同年的2月13日皇储睦仁亲王举行了践祚仪式,明治天皇就此诞生。明治天皇的即位式原本定于1867年的11月举行,可是由于日本国内政情的动荡以及戊辰内战的爆发而被一时搁置。1868年(明治元年)5月,刚成立不久的明治新政府正式发布乐筹办即位大典的公告。津和野藩主龟井兹监被任命为“御即位新式取調御用掛”,全权负责即位仪制的制定。 明治天皇的即位仪式在1868年10月12日举行。在制定礼仪的过程中,此时新政府的核心之一、维新元勋岩仓具视曾经明确指示龟井,必须按照“撤废唐风仪式,恢复古代仪式”的基本方针来制礼。因此,沿用自平安时代以来的天皇的冕冠和衮服被废止,转而采用乐原本要次一等的正装束带(正式的名称是黄栌染御袍)的打扮。此外,传统上在典礼上显示天皇威仪的旗幡,则被代表神道教的榊木所取代。此外,密教特色的“即位灌顶”仪式即位式也被废止。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举行即位式的场所依然在京都皇宫的紫宸殿。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显新政权的开国色彩,即位式上特意安放了一座巨大的地球仪,稍稍给肃穆的复古气氛增加一点近代化的色彩。 明治天皇行幸伊势神宫,注意天皇所穿着的正是黄栌御染袍 明治天皇的即位式是在新旧交替的动荡岁月中举行的,其中的不少仪制属于草创,并非十分完备。比如说,天皇在仪式中驾临的“高御座”因为在1854年的“安政火灾”中烧毁,而不得不代之以一般节会当中所用的“帐台”。尽管如此,近代天皇即位仪礼的基本流程在这一次的即位式中被确定了下来。随着1910年(明治四十二年)旧的《皇室典范》的颁布,即位式正式成为了近代日本国家典礼的一部分。 昭和天皇的即位式装束照 1915年大正天皇的即位式和1928年昭和天皇的即位式均是按照这套典礼来执行的。而在战后的1947年所制定的新的《皇室典范》当中,除了废除了一些象征皇权的诸如“八咫鸟旗”之类的装饰,并将原来的“紫宸殿之仪”改名为“正殿之仪”以外,大正和昭和天皇时代的即位式礼法基本上得到了延续。 八咫鸟的形象,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足乌 这一点,在1990年举行的明仁天皇的即位仪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治天皇的这一次即位仪式可以说得上是此后的天皇即位式所效法的元祖。近代天皇的即位有一个迥别于古代天皇的地方,那就是根据旧《皇室典范》的规定,天皇的即位只能在先皇驾崩之后进行,而古代常见的禅位被从法制上给否定了。这一点,在1947年制定的新《皇室典范》所继承了下来。所以说,此次在上一任天皇没有驾崩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天皇即位,乃是自近代天皇制度确立以来的第一起特列。 不仅如此,为了节省开支,传统上必须在京都皇宫的紫宸殿举行的“即位正殿之仪”也将改在东京举行。此外,天皇的即位式这个延续了1200多年的传统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将有待于人们的亲眼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