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街撒钱10万元后悔,是否有权收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8:2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福建石狮一男子黄某因工作不顺,一时冲动将刚取的10余万元现金当街撒出,引发路人下车捡钱,现场混乱,相关视频热传。事后,黄某懊悔,希望捡钱群众能够将钱归还。随后,石狮公安在微博称,已有民众陆续将捡到的现金归还。

“必须归还”还是“可以不还”?这涉及几个问题。

首先,黄某是成年人,应当对自己处分财产的行为负责。黄某抛撒货币,在法律上属于抛弃物的所有权;在抛弃之时,货币就成了无主物,过路人员基于“先占”,可取得所捡货币的所有权。

民法理论一般认为,抛弃物的所有权,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一经作出立即生效,且不可撤销。要撤销法律行为,须存在受欺诈、受胁迫、重大误解、乘人之危或因信息不对称出现显失公平等情形,而本案中并不存在。因此,黄某抛弃货币所有权的行为,是一种确定有效、不可撤销的行为。

当然,捡钱者可能存在道义上的义务,毕竟如警方通报所言,黄某只是普通人家,而他抛撒货币是一时糊涂之举,值得同情。因此我认为,对于归还者,黄某应当感谢;对于不归还者,或许在道义上应受谴责,但在法律上不应受制裁。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

有观点认为,市民捡钱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但《民法总则》对不当得利这样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本案中,捡钱者基于先占得到货币,是有法律根据的,而货币乃黄某主动放弃,也难解释为受损失。

有一种情况有权请求归还,那就是抛撒货币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

需要提出的是,在公共道路上抛撒大量现金引发哄抢,还可能存在刑事法律风险。刑法规定,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成立寻衅滋事罪,应根据不同情节在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幅度内判处刑罚。

撒钱一时爽,要钱泪两行。尽管黄某当街撒钱只是个案,但从法律层面理顺这些问题,也有普法价值。希望更多人能以此为鉴。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