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下午,武汉市长周先旺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特别提到“封城”。 周先旺坦言,这是非常艰难的决定。“一个超千万人口的城市,采取封城,在人类的城市发展史上没有过。” “封城”动静之大、波及之广、连锁反应之强烈,自不待言。不过,早在接受央视采访前,在1月26日晚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周先旺披露的一个数据已经引起轩然大波,他说,因春节和疫情的因素,有近500万人离开武汉。 一边是“封城”,900多万武汉人不能再离开武汉;一边却是500万武汉人已经散落到全国各地,由此而产生的冲撞与伤害,也是双向、多维度的。 不能离开的武汉人固然会因为遇到困难而生怨,甚至会有极端的情绪发泄,我们从新闻中也看到,尽管乐观的天性仍时不时自然流露,但这个春节,武汉人过得显然不容易。 至于那些已经离汉人,则更是像“天外来客”一样为人侧目。连日来,很多地方传出武汉人遭冷遇的消息,更有大批武汉人的详细个人信息被披露,有些人在转发类似名单表格时,还要附上附上一句话:看看吧,小心些!完全是把人打入另册的姿态。 厦门鼓浪屿一家民宿的董老板因为收留了被驱赶的游客,甚至引发岛上民众的谩骂。尽管他坚持表示“不能将自己的骨肉同胞拒之门外”,然而现实却呈现出集体性的排拒。 类似的排拒显然不是个例。随着各地突发公共卫生防控的不断升级,排查、封堵武汉人、乃至湖北人的行动,也全面铺开。在很多地方,这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政治正确,而体现在红头文件及各种告示、通知中。 守住自家的大门,管好自己的子民,当然可以理解。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理性的防控举措,隔离、阻断传染源,本身就是科学的态度。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瘟疫的处理,包括2003年的非典防控,莫不如此。 只是,严防死守并非“以邻为害”;也不是将出城的武汉人、湖北人均视为异端,视为病毒携带者,必欲除之而后快;更不是动辄高墙深垒,拒人于门外。 一者,那些离开武汉、离开湖北的人,并非都是病毒携带者。梳理武汉疫情发生发展史可知,他们的离开并非“逃离”,本身也是信息不透明、防范不到位的受害者。当地方政府仍在热热闹闹搞“万家宴”、团拜会的时候,一般民众不可能会想到疫情已经扩散。 武汉80余所高校的上百万在校大学生,放假了要返乡;来自湖北各地的新武汉人,春节要回到各自的小城和乡村;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也要离开……错的不是他们离开了,而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最好不要离开。 当武汉市长在媒体面前强调“封城”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时,对于500万离汉的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再者,即便这些离开的人确实存在危险隐患,各地也应该有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安置措施。让武汉人流落街头当然首先是不人道,而这种驱逐的策略本身,其实也隐含着巨大的传播风险,一旦失序,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们也看到,广西桂林、广东湛江徐闻等地,均向武汉人伸出援手,辟出专门的宾馆,让他们有临时性的驻留之地。这显然是一种让人温暖的举动,不排斥、不放弃,为别人也是为自己。疫情要排查,人性要关怀。一个文明社会,就该有这样的理性认知。 当然,不管是“封城”,还是人道关怀在外的武汉人、湖北人,都只是防控疫情的第一步,尤为关键的是,各地各部门要多一些担当、多一点办法、多一点主动,不仅要深入防控一线,更要及时发声,及时决断,绝不能沉湎于“等因奉此”的程式化中贻误战机。 遇事向上推,还是向下推,都不是对人民生命负责任的态度,都是在耽误宝贵的窗口期。 此外,信息公开也十分重要。纵观此次疫情的蔓延就会发现,如果早一些采取措施,情况可能不会恶化至此;如果把真相早一点告诉民众,不仅不会引起恐慌,反而可能早一点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要知道,惟有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才能消弭谣言,也才能凝聚信心、稳定人心。 当下,随着中央的各项部署安排迅速落地,情况正在一天天好起来,就像今天李克强总理到武汉慰问医护人员时说的那样,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你们,全国人民都是你们的后盾。而总理与民众亲切互动,连喊三声“武汉加油”,也极大提振了民众的信心。 自身的努力,外部的支援乃至科学的助力,相信武汉一定能行,相信湖北一定能行,相信中国一定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