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博士生因“压力无处不在”自杀
痴 山
《博士研究生宿舍服毒自杀 曾称压力无处不在》报道:自感“工作不能胜任,压力无处不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32岁博士研究生张东文,3月17日19时,在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宿舍,服下1克秋水仙素自杀。依照张东文的学业进展,如果不出意外,会在今年5月发表读博期间的第四篇论文,并顺利毕业。
读此新闻,想起近年来,一个曾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全民焦虑症!时下,可能因这全民焦虑症,说着不太体面,也就渐渐被主流封杀。可城市体制外(编制外)的社会劳动者,因压力无处不在,充满焦虑的现状,却与日俱增。过劳死,每年死多少多少万人,也许只是个宏观数字。可就在你、我、他身边,因疲劳猝死例子,绝不鲜见;尤其是大学生与失业工人群体,因工作难求,找到份工作,又可能因稀奇古怪的私规与老板要求,让不确定性无时不在。失业,就是分分钟都可能发生的事。
压力重于泰山,恐已远远超出焦虑症的范畴。富士康,都不知道发生了多“跳”了。这研究生因压力大而自杀者,也曾见诸新闻。之前《中山大学一硕士研究生自缢身亡》就报道: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蔡某某(男),留下一封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的遗书。于2014年4月16日晚,于宿舍内自缢身亡。对照《博士研究生宿舍服毒自杀曾称压力无处不在》,压抑得人窒息。
读《博士研究生宿舍服毒自杀 曾称压力无处不在》,循着新闻人物的生前人生轨迹,可以看出,张东文是个成绩非常优秀的的学子。高考时,和他同分的同学,由于填报志愿因素,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之后读硕士、做研究,读博士,均一步步达成目标。读博士期间,在其导师的记忆中,张东文是一个内向、正直的人,“不怎么和同学交流”,但科研能力“的确是很强的”。
读《博士研究生宿舍服毒自杀 曾称压力无处不在》,循着新闻人物的生前人生轨迹,还可以看出,张东文是个很孝顺的青年,在张东文的博客里,对自视珍贵的东西排序为:第一父母,第二事业,第三爱人。在其读博期间,每月补贴2800元,拿出1000元打到母亲卡里,自己省着用。因母亲有胳膊疼的毛病,便常打电话问:“妈,胳膊还疼不疼,要不要我给你买药回去。”他还给父亲买了刮胡刀,给姨买了价格905元的空气净化器。可就是这样一个品尝兼优的青年,在畸形体制机制的重压中,在弥漫着的焦虑气氛中,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今朝,就这样英年早逝了。
2014-6-29鲁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