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孝道文化主题,要顺应时代,合乎人心,不可不辨糟粕,自甘愚昧,贻笑天下。 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的二十四孝雕塑近日引发热议。其中“乳姑不怠”雕塑被网民投诉了,称其形象太不文明,也有说是扭曲的孝道等等。 景区人员倒是振振有辞:“这种在现在可能觉得有点(违背)道德伦理,但是确确实实在以前就是有那种孝。……二十四孝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投诉的人可能是比较年轻的人,他可能不懂孝。” 其实浙江发生此类争议或“困扰”已经不是第一次。浙江《金华日报》在2015年曾以《文化墙照搬〈二十四孝〉造成市民困扰》为题,报道过义乌城中北路的文化墙上不加选择地展示二十四孝图,给市民造成困扰的新闻。当时舆论和专家都对这一做法表示了否定。 据考证,自东汉到隋唐已经有不少人编写孝子传一类的文献。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故事集,则是元朝人郭居敬在宋代版本的基础上增删而成,流布最广。可见,的确历史悠久。 但是,一向如此,便是正确的吗?显然不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近代以来对二十四孝有了不少反思。 对二十四孝最深刻的批判当属鲁迅。早在近百年前,他就表示,二十四孝文化除了少数合乎人情道德外,大多是“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当今中国社会,新的道德风尚早就风行草偃。所以,当营盘山景区的工作人员说,“二十四孝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投诉者太年轻,“不懂孝”时,招致网民一片群嘲,正说明公道自在人心。 在网上查询,可以看到“乳姑不怠”雕塑标价8000元一尊。说其形象太不文明,这倒没那么严重。主要是其文化内涵令人心生反感。 平心而论,二十四孝中的确有些故事平易近人,合乎当今时代的道德共识,如拾葚异器、扼虎救父等。也有些故事因时移势异,早就不合现代道德标准,如亲尝汤药、卖身葬父等。更有些故事违背人情、不合常理,如戏彩娱亲、卧冰求鲤、恣蚊饱血等。对后两类故事还是舍弃为好。 与其旧瓶装新酒,不如新瓶装新酒。早在2012年,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便已共同倡导“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其内容包括诸如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定期带父母做体检、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等等。切合时代,平简易行。 这起争议事小,但却提醒各地景区运营者,在营造孝道文化主题时,要顺应时代,合乎人心,不可不辨糟粕,自甘愚昧,贻笑天下。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谈不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