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6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朝才有人对出下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朝诗人李贺,他是有着怎样的伤感,或者是体会了怎样的世俗烦恼,才能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

这句诗乍一听似乎很深情,可解读之后会发现,这句诗其实描写的是如果上天能有感情,也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天长地久,有的只是生长和兴衰。

不得不说,李贺的这句诗,将人类对感情的最自然的形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其实这也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我们看李贺的一生,用“坎坷”二字来形容都毫不为过。

一亩嵩硗田

从族谱上来看,他其实可以说是唐朝皇室的一个远支,他的祖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叔父,当时被封为郑王。

不过后来武则天清洗李氏宗室,所以李贺的祖先不得已远遁他乡,从此家道中落,到了他这里,已经非常潦倒。

就连他自己都说:

“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可见他的生活真的很不如意。

不过作为李氏宗亲,他身上还是能够看到李唐血液里的那股子拼劲。加上他自幼就非常聪慧,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单独作诗,神童无异。

既然有才华,加上唐朝已经大力推行科举,他仿佛看到了人生的曙光,此后他埋头苦读,希望可以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奈何因为接连的原因,比如父亲去世需要守孝,以及父亲名讳和当时的礼教有冲突等,所以他从十八岁开始科举就一直不顺利,最终还是在韩愈的推荐下,做了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

也正是这一连串的打击,加上他此后为官时所经历的黑暗,这才使得他写出了不少发泄情绪的诗句。

上面的这句,正是他失意难过的时候创作的。

盛唐无人对

不过他写的这句诗确实太过于经典,以至于后世之人从他的诗中摘出来单独使用,甚至各大历史名人都将其视为一个对子的上联,都希望能够对出合理的下联。

就连咱们的伟人,也曾给出过“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下联。当然,也并非是单独对对,而是通过写诗的形式,引用了这句诗,然后给出了下半句。

不过话说回来,李贺是唐朝诗人,而在唐朝可不缺诗人,且不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像张九龄、韩愈、元稹等稍逊一筹的诗人也有不少,他们也都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

不过奇怪的是,尽管唐朝诗人无数,但我们纵观这个盛唐,却没有人能给对一个非常好的下半句。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当时的创作风气是以创新为主,大家都想写出属于自己的名句,对于他人的名句,一般都是用来参详,并不会刻意模仿或者跟从。

不过随着唐朝后期的混乱以及朝代的更迭,老一代的诗人已经逝去,而新一代的读书人又疲于生计,因此人才凋零。

等到了宋朝之后,模仿学习唐诗的风气逐渐兴起,因此到了宋朝才对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

经典的下半句

石延年这个人非常嗜酒,众所周知,人在微醉的时候,头脑还不算混乱,甚至有时候还能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

所以有一次石延年和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聊天,半醉之间的时候他们正在讨论“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不过大家都觉得非常可惜,因为无人能够对出合理的下一句。

此时石延年眼睛一闭,马上对出了“月如无恨月长圆”。

按照《温公续诗话》的记载,当时在场的人都是惊奇无比。

首先下半句的词性以及声律都是恰到好处,其次,月对天,有情对无恨,月长圆的始终圆满对天亦老的生长兴衰。

上下两句,一悲一喜,都体现出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都希望人生可以少些挫折,多些圆满。

人们总说“关公战秦琼”,看上去似乎无法实现,其实只要将两者的数据和表现进行对比,其实是可以成真的。

就比如这两句诗,虽然是时隔200多年的不同时空,但他们心有灵犀,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交锋,并且都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虽然李贺一生不顺且英年早逝,后对出下一句石延年却像他的名字一样,靠着长寿获得了大器晚成的机会。

如果李贺不纳闷忧郁,心胸豁达一点,说不定他不会去世得那么早,也许会和石延年一样大器晚成也说不定呢。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