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该谁给谁让座?
人与人之间互相礼让,历来不过是文明社会公序良俗的末节小事,然而近年来这小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因让座频发成大事,有的甚至酿成了流血命案。前不久,郑州919路公交车上,有位老人为让座与一小伙争执,老人连掴小伙四个耳光时,可能因激动过度用力过猛快感太强,突发心脏病猝死,以生命的代价仅仅换来了遗憾。
从网上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对让座故事的评论,其中有代表性、较为公允的说法是,年轻人为老人让座是传统美德中尊老敬老的表现,为社会所提倡和称赞,但并非法律规定。青年让座应出于自愿,老人有受让的优先,绝无打人的权利。那位老人气极丧命虽属意外,终究祸起让座,为此,引发了不同人们对让座是非的推理和得失教训的认识。
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是,9月11日,郑州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三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公交车站点举着“老年人要给年轻人让座”的牌子,不停地向经过的老年人倡议。81岁的梁大爷称,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老年人应当站在长辈的角度,更多地理解年轻人。
乍一看,几位老人的倡议思想有突破,做法有创意,垂暮之年不忘身体力行,关心社会风尚向善,尤其是跨代换位思考,为年轻人着想,的确难能可贵。但是作为公开倡议的意义,在乎的是有多少社会认同感和号召力,让良好的愿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从该倡议设想,赞同并跟进的也许仅仅是少数人或个别人。因为一是关心老人是传统道德义务,也是老人合法的权利,“老吾老及人之老”更是社会责任,任何文明都不可能缺失这一点。该倡议忽略大多数老人权益,似有欠妥。二是在人多拥挤且处运行状态的车厢里,年轻人与老人相比,只有年轻人属于“强者”,无须解释谁该向谁让座。三是无论任何时代,中青年本身是人生忍辱负重积累奉献的时期,是社会主体家庭梁柱,称“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不独现代特有。不过这些只是“普世”理由,至于年轻人中的孕弱病残者,包括依老欺人的超级猛老,另当别论。
如同面对老人倒地“扶不扶”困惑一样,车上座位该谁让该谁上,的确让社会尴尬。不知夕阳红的几位老人的行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如果真是倡议老人向年轻人让座,只能说是对下一辈慈爱有余,想法可爱,但说不上可敬。相信大多数老人不赞成,因为可能身体不如梁大爷等三位强壮,在车上宜坐不宜站;年轻人都不会响应,因为会至少想到家中有老人,自己将来也会变成老人。如果一旦颠覆了优良传统道德,那才真叫恐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