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9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才除了抢,还可以留,更应该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1 11:4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19日发表新政府首份施政报告,内容不但回应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二十大会议的港澳论述精神,也针对市民需求提出很多具体措施已做回应,涵盖6大范畴,10个中长线蓝图,颇能赢得市民的掌声。但掌声过后我们需要知道,从蓝图到具体的政策果实,还需要大批人才去恰当执行,而人才流失却是香港当前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疫情冲击下的香港经济受到严重创伤,笔者来自商界别有感受。其实就算普罗市民对当前的经济低迷也是历历在目:公司欠薪、欠供强积金的新闻屡有所见,就连路边的“吉铺”也日渐增多,再加上外围环境的波动,内地经济仍因疫情明显受压,香港作为外向型的经济体,可见的未来挑战不少。
生活素质与发展前景的问题
充满挑战性的环境下更需要人才为社会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但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今年8至9月进行一个“大离职潮”的调查,发现有37%管理层以移民为由辞职,这将直接影响香港劳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施政报告有颇多篇幅谈及“抢人才、拓经济”,显出特区政府意识到香港正在经历人才流失的痛苦,也企图有所作为去修补问题。但笔者想指出的是,人才,除了抢,还可以留,更应该培养,真正的人才是属于世界的,要与其他成熟的经济体竞争,我们需要抛出更高的代价才能“抢”来人才。但如果特区政府没有透彻了解当前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善的话,谁说“抢”来的人才不能再走?
比起“抢人才”,特区政府更应该深思如何“留”人才、“培养”人才,而更关键要解开一个迷思:人才为何要离开香港?笔者就此问题专门向不少大公司的高管请教,获告知媒体经常放大的“黑暴”因素其实并非主因,因为香港已经“由乱转治”且原有自由也未见受损。但直接影响人才选择离开香港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素质与发展前景受影响,比如香港居住条件拥挤且成本昂贵,子女就学困难等,特别是最近几年的严格防疫措施也令海外人才难以适应,特别是资金流、物流也受疫情管控影响,令不少人才与企业暂时将业务迁往与香港高度相似的新加坡。
加快培训医护、教育、社福人才
为什么挽留人才比“抢人才”更值得政府关注,因为现已在香港工作的人才对香港的市场与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相比从未涉及香港的人才,可免去磨合期的互相消耗。如何平衡防疫与经济活动的需求,是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对挽留人才最有直接效果的措施。因为迁离香港代表要再另外一个城市重新开始,如果香港可以短期内让这批“眼光看向世界”的专才看到香港恢复往日生机的曙光,比如目前的防疫措施是否有明确的逐步放宽时间表?若能让大家看到希望,相信更多人会选择“一动不如一静”,继续留在香港。
除了金融营商的专才,香港在医护、教育、社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人才缺口,但这些行业或者不能过度倚靠输入人才,因为香港这些行业都有其特点,外来的医生、老师、社工都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与磨合,才能提供切合香港社会的专业服务。因此,抢人才在这些行业来说也只能是个口号,难见实效,更关键还是要减少流失,同时加强加快相关人才的培育。香港的高等教育十分有竞争力,吸引不少内地及海外留学生来港,若能为有意留在香港从事特定职业的内地及海外人才提供更多政策优惠与生活支援,比如让他们学习粤语以便更好地融入香港社会,这样也可避免他们将香港变成吸收工作经验的跳板市场,可以将经验更好的贡献香港社会。
吸引人才、挽留人才、培养人才,三者之间并无冲突,但政府应留意三者的成本有所不同。特区政府高调宣告要“抢人才”,貌似不计成本显示出决心,但是,若能同时做好挽留与培养,这才是真正将人才智慧留在香港,否则,人才来来去去,香港的产业发展最终将蹉跎岁月。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优质师友网络主席。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