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认识的北京,是20年前和父母去旅游的北京,那是游客眼中的北京,历史悠久的北京。后来曾到清华大学当访问教授,认识好些北京朋友,好客热情,大吃大喝,大谈大笑,一切大剌剌,那是热情的北京。
上一次去北京,应该是在2021年,3月底春暖花开时刻。我还记得那天的阳光特别明媚,我刻意课间抽了一天时间重游后海。喜欢后海浓郁的文化历史气息,可以欣赏许多历史名胜,还有那古代王府的建筑,感受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听着夹杂虫鸣的兮兮风声,还有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旧那么气派和独特。藏匿在胡同中的小吃,随处散发着各种说不出味道的香味。入夜后的后海更是灯火辉煌,时尚的酒吧,充满了古今融合的浪漫和韵味,和朋友约在这里喝杯酒,闲聊古今中外,人生小小的惬意,就在谈笑风生间。那是浪漫的北京。
疫情期间,进出北京简直比登天还难,各种各样的关卡,好些同事经历各种各样的难。我比较胆小,害怕去了以后出不来,更害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所以这两年,一直就没敢跨入一步,那是敬而远之的北京。
终于上周有机会再去北京。但久别重逢的北京没给我任何惊喜。机场到酒店的路上,还是一路的堵,灰灰的天空,灰灰的车,灰灰的空气,灰灰的人。3月的天气,还依旧非常寒冷,空气还特别干燥,我一不小心晚上就受寒了。第二天到学校,同事还担心我感染甲流。我年初刚打过流感疫苗,自己觉得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同事为了谨慎,安排我到医院检查,幸好医生说我无大碍。可能因为最近工作强度高,已经好几个周末没休息,不断在跟时间赛跑,可能太疲累,抵达北京的晚上,天气突然降温,又有沙尘暴,接机的司机迟到,我的身体就开始有点扛不住了。
当天晚上,开始发烧,喉咙发炎。带着病,我还得把毕业模块给带完。四天时间,身体一边和病菌斗争,一边还带着课,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是同学们最后一门毕业模块,过去几年因为疫情,原来两年的硕士课程,他们几乎都念成了四年的本科,所以大家特别期待,希望能如期完成课程。我只能抱病上阵,以最“性感沙哑”的声音,坚持上完毕业模块,走完最后一公里。
同学即将毕业,内心特别感慨,在分享会上,一一述说着这几年生活和事业的跌宕起伏。几个受政策影响的行业,教育、互联网和房地产等行业,每个都像骤然间从山顶滑入谷底,几个跟斗跌得满眼金星,差点头破血流。好几个同学的企业面临倒闭。坚持着活下来的,也已经元气大伤,前路依旧渺茫。有好几个同学的财富因为股票大跌几乎一夜蒸发。他们分享一切归零的心路历程,听得我们惊心动魄,但他们说时轻舟已过万重山。能经历这些人生大起大落而能坦然处之的,已经练就了一颗坚强的心和一个笃定的灵魂。
眼前的场景,让我想起了汪峰的一首歌《北京,北京》。“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这是让人灵魂触动的北京。
作者: 红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