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3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莲英,算不算“一代权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10:36: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太监

有名的有很多

李连英这个名字

可能也榜上有名

但他的有名

却未必是因为权力和野心

【今日由头】

1911年3月4日

李连英离世

1

多年以后,赵广智依旧清晰地记得,1966年7月那个遥远的北京夏天。

那一年,赵广智30岁,是北京市海淀区六一学校的中学部主任。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荡开始之后,他和很多教师同事一起被打成了“牛鬼神蛇”,需要通过劳动改造以证明自己的悔改之意。

那天上午,赵广智和几个“牛鬼神蛇”教师被革委会主任召集在了一起,主任意气风发地发出了指令:

“从今天开始,你们把他的坟,给我砸了!”

革委会主任嘴里的那个“他的坟”,就坐落在六一中学校园西南角,那是一座一看就知道不普通的坟:墓前有石桥,有汉白玉的牌坊,还有两道石门。

按照赵广智的回忆,当时他“心里一惊”:

“你搞文化革命就搞呗,去砸人家祖坟干嘛?”

但革委会主任的命令,当时不亚于圣旨,一群文弱的老师就扛着锄头等工具,向那块墓地进发。

走过石桥,赵广智忍不住又抬头望了望那座汉白玉牌坊。

牌坊两边的横眉上分别刻着:

“阆苑风清,仙台飘渺”。

正中篆刻着一行大字:

“钦赐李大总管之墓”。

2

李连英,生于1848年11月12日,道光年间。

李连英原名李英泰,家住河北,祖籍山东。关于他的童年,翔实可靠的记录并不多,总体而言是家庭贫困,在咸丰七年(1857年),家里凑钱送他净身成了太监,进宫讨生活。

关于李莲英是如何在宫中一路攀升的,各种史料记载的并不是很明确,但有多种记录显示,李莲英有一手绝活:梳头。

不要小看这梳头的本领。紫禁城内,从太后到皇后到嫔妃,梳头是刚需,而一旦你能把人家头打理得舒服,等于是打开了一道晋升之门。传闻李连英专门苦练过梳头的本领,并且会事先在手里抹一把头油,这样会让梳头对象的头发更慰贴,梳理起来更柔顺。

虽然没有史料明确记载李连英的梳头本领有多高超,但至少有两个旁证或可窥一二。

一个是李连英发迹后曾遭大臣弹劾,奏章中称他为“小篦李”——“篦子”正是妇女梳头的一种工具。

另一个是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慈禧太后最终决定带着光绪帝化妆后“西狩”。仓惶逃离前,为慈禧梳头化妆的,依旧还是她最信任的李连英。

李连英刚入宫的时候,改名叫李进喜,主要在景仁宫当差。同治三年(1864年),16岁的李莲英被安排到了长春宫。

他在长春宫要侍奉的主子,正是三年前通过“辛酉政变”上台掌权的慈禧太后。

那一年,慈禧才29岁。

李连英心灵手巧,办事活络,又擅长讲笑话,所以颇得慈禧的欢心,而“李连英”这个名字,就是慈禧帮他取的——后来不知因何在民间普遍传成了“李莲英”。

但那时候慈禧跟前最红的太监,并不是李连英。

3

当时紫禁城内红得发紫的太监,是20岁的安德海。

作为当时慈禧身边最信任的人,安德海在“辛酉政变”整个过程中为慈禧各种传递信息,穿针引线,立下了汗马功劳。慈禧成功上台后,自然犒赏有功之士,不仅给安德海封了个六品蓝翎太监,更是让他出任了总管大太监。

但安德海虽然少年得志,却也是年少轻狂,渐渐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1869年,在得到慈禧的默许之后,他以为同治皇帝置办婚事用品为由,借机出京,一路招摇,大肆敛财。但他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己背靠着慈禧这棵粗壮大树,却早已被各路不满他的人盯上,且他违反了太监不能出宫的祖训,最终在山东省境内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抓个正着,一刀砍头。

晚清名臣丁宝桢,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斩杀安德海”事件当时震动朝野,被认为是向“狗主人”慈禧的一次示威。

但当时才34岁的慈禧处变不惊,先是宣布安德海罪有应得,下令将安德海的随行人员等一并处斩惩罚,并且将安德海在北京的房产抄没,同时还下令将“斩杀安德海事件”前前后后的所有奏折、上谕统统汇编成条例,规定今后再发生这样的事,就以此为范本操作。

教训是留给聪明人吸取的。

这件事让群臣对慈禧的政治手腕再一次有了深刻认识,也深深震动了才刚刚过了30岁的李莲英:

哪怕自己家的主子再喜欢你,在关键时刻,也会毫不犹豫放弃你的。

25岁就殒命的安德海,成了影响李莲英在紫禁城内生涯的一个重要人物。

一方面,安德海用生命作为代价警示了李连英:一个太监,哪怕做到总管太监,依旧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另一方面——当然可能是更重要的——安德海的位置空出来了。

安德海被杀后,在慈禧的面前,再也没有一个能比李连英更乖巧、更善解人意的太监了。

凭借自己的努力,李连英在39岁的年纪,正式登上了紫禁城内一个太监所能做到的最高职位:总管太监。

他知道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但有一件事,是决不能做的——

成为下一个安德海。

4

李连英确实是有办事能力的。

身居总管太监之位,李连英协调调度紫禁城内一切日常生活琐事,有条不紊,逢年过节,大寿小寿,他安排得极其妥帖,深得慈禧赏识——“老佛爷”这个称号,就是李连英喊出来的。

在清朝宫廷人士后来合撰的《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曾有关于慈禧如何离不开李连英的相关记录:

“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慈禧太后(中)扮观音菩萨,李莲英(右)配合扮演善财童子

但越是这样,李连英就越是低调谨慎——可能他时时都会想起他身首异处的前辈安德海。

1886年,北洋水师基本训练成军,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朝廷派人检阅,慈禧就派去了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奕譞。

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这点道理还是懂的——当即就奏请慈禧派李连英作为副使随行。因为奕譞知道慈禧最信赖李连英,而自己需要李连英时刻在身边,避免慈禧猜忌自己要拉党结派。

而面对难得出宫游玩的机会,李连英却把警惕性提到了最高等级:

他穿着极为朴素,无论到哪个地方,都落后奕譞半步,并且毕恭毕敬在醇亲王身后帮他拿着烟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醇亲王的跟班;一到晚上,他就闭门谢客,不允许任何地方官员进门,也不去拜访任何人。

李连英不仅吸取了安德海恃宠而骄的深刻教训,还具备安德海并不具备的超高情商。

1902年,慈禧带着光绪在“西狩”后风光回銮,车队到保定,驻扎休息。慈禧的房间自然在当地官员的精心关照下布置得华美舒适,而李连英在伺候太后睡下后,并没有去和其他太监喝酒或回房休息,而是专门又去了光绪的房间。

光绪的房间恰巧那天遭遇了情况:不仅服侍的太监不知所踪,大冬天的,床上居然连被褥都没有。李连英当即跪下哭着磕头,然后回屋把自己的被褥抱到了光绪房间,光绪因此大受感动。

此故事收录于维新党人王照撰写的《德宗遗事》。王照素不喜慈禧,支持光绪主政,所以故事是否有主观倾向性以及真实与否并不可知。事实上,以李连英办事之缜密,皇上虽然失宠,但房间没有被褥这种事还是绝不应该发生的。

但无论故事真假,可见李连英在一些人中间的口碑还算不错,而光绪从小叫李连英“李安达”(“安达”为“师傅”的意思)也是事实。

但是,一个太监身居如此高位,得到如此宠幸,不树敌也是不可能的。

5

当年李连英陪同醇亲王视察海军回来,就立刻遭到了弹劾。

弹劾的人是陕西道监察御史朱一新,他上奏李连英身为太监违规出宫,且据说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影响很坏。

朱一新为官正直,刚正不阿,但那次弹劾却有一个硬伤:一些事情他都是听来的,拿不出真凭实据。

慈禧把相关人士召来仔细一打听,得出的结论是李连英这次克己守礼,行事低调,完全没有违规之处。

盛怒之下,慈禧将朱一新官降一级。

甲午战争之后,朝堂之上弹劾奏章四起,主要矛头针对的是李鸿章,但也把李连英带上了: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的奏折中,都称北洋将领与李连英暗中来往,相互包庇,并说李连英干预了慈禧太后的决策。

这场弹劾的主要火力靶子是李鸿章,暗指的是慈禧,李连英只是个“添头”,但诸多奏章中却也没有一人拿得出李连英“干预朝政”的证据,最后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被慈禧太后革职,发配充军。

李莲英(右一)

那李连英真的是完美无瑕吗?当然不是。

李连英的贪财,是远近皆知的。朝堂上大大小小的官员,不少人都受到过李连英或明或暗的“暗示”,而逢年过节四面八方的孝敬,李连英也自然是笑纳不拒的——坊间一直有传闻,袁世凯为了巴结李连英,一次性就赠送了20万两白银。

1902年的“两宫回銮”过程中,太监沿途向地方官员“索贿”的案例屡见不鲜,有不少都被记录在案,而这些太监来敲诈勒索的时候,总是声称,其中有一份是为“总管太监”专门准备的。

不过,几乎所有负面的传闻,都集中在李连英“贪财”这一点上。

李连英贪财很可能是真的,但在封建王朝里,对于一些身居要位乃至敏感位置的人来说,有时候“贪财”反而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你看,我只要钱,不会动其他脑筋的。”

对于慈禧来说,自己身边的宠爱太监,不干政,不结党,只是贪点钱,这有什么?

也就是在1894年,李连英被慈禧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是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因为雍正皇帝专门有过规定:太监官职不能超过四品。

那是李连英荣誉的巅峰时刻。

6

但一个王朝如果走向衰亡,连统治者也无法独善其身,何况一个太监。

1908年的冬天,光绪和慈禧相隔一天,相继归西,将倾的帝国大厦再度崩掉了两根最粗的柱子。

慈禧去世,李连英为其守灵一百天,随后立刻向隆裕太后请辞,希望回家养老。

在做了礼节上的挽留之后,隆裕太后批准了李连英的请求。

61岁的李连英在紫禁城里生活了52年之后,终于全身而退。

关于李连英离开紫禁城后究竟住在哪里,就如他到底收敛了多少财产一样,一直众说纷纭。早在宫中时,李连英就在外广置田产,买下良田豪宅无数,而他出宫后深居简出,几乎不和外人往来,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究竟住在哪里。

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他住在黄化门街,一种说他住在西城棉花胡同八十三号(现为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

虽然李连英“狡兔三窟”,住所鲜为人知,但他的死期却是明确无误的——因为要出殡。

李连英于1911年3月4日离世,离出宫还不到三年时间,终年64岁。

关于李连英的死因,又成了一个谜。

按照李连英过继孙女李乐正的说法,李连英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走了。但他过世季节属于初春,一般来说这个季节不会得痢疾。

关于李连英被仇家所杀的说法,也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

在诸多说法中,原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原馆员颜仪民(满族,叶赫颜札氏)的说法最引人注目。

按照颜仪民的说法,他当年是听江宝仓亲口说的——“李连英是被土匪杀了。”

江宝仓是民国初期袁世凯跟前的大红人、实力派人物江朝宗的儿子。按照江宝仓的说法,江朝宗在那天请李连英吃饭,一向深居简出的李连英不敢驳江朝宗的面子,出门赴宴,吃完后回家路上,在后海附近,碰到土匪,被人杀了。

当李连英的家人赶到现场,发现李连英早已身首异处,但只找到了他的头颅,他的躯体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

至于土匪去了哪里,杀手是否真的是“土匪”,都成了一笔无头账。

经过商议,家人决定以得病为由,对外宣告李连英因病不治去世。

但根据清宫史专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唐益年的说法,颜仪民的“土匪砍头说”也不可信。

关于李连英究竟因何身故,至今一直众说纷纭。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7

时间回到1966年7月的那个夏天。

经过艰苦地挖掘,赵广智和几个教师终于挖开了李连英的坟墓。赵广智是最后撬开李连英棺木的人。

他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感受:

“我先抓的脚,一抓,发现穿着鞋子的脚顺着脚腕这里就断了,我吓了一跳,随后发现,裤子里,鞋子里,塞的都是棉花。”

掘墓的人很快发现,李连英棺木里躺着的尸体,是没有躯体的。

只有一颗头颅。

赵广智当时就想:这颗头颅是不是李连英的?甚至,这座墓地是不是李连英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学教授佟洵后来做了详细的调查和考证,在排除了李连英其他几座所谓的“墓地”之后,确认当年赵广智他们在六一中学掘的墓,就是李连英最后真正的落葬之处(不过对此学界依旧有不同看法)。

但当时的赵广智并不会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知道的是,那时候学生拿这颗头颅当球踢,还扔进了厕所。在一天半夜,他去厕所里把那颗头颅从粪坑中捞了出来,埋在学校附近。

时至今日,李连英究竟因何而死,那颗头颅是不是他的,那块墓地是不是他最后的下葬之处,学界依旧还有争论。

李连英留下的确凿物件,是他的墓志铭——当然也只是拓片了。

上面有十六个字,恐怕也是他希望后世对他的评价:

“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本文完)

馒头说

李连英到底是不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一代权监”?

我个人认为,还真不是。

原因很简单,三条足矣。

第一条,李连英是个很聪明且情商很高的人。大清吸取历朝历代的教训,其实对太监的监管极其严格,而安德海一夜之间盛极而衰的例子在前,李连英心里肯定清清楚楚,以他的机敏和小心,绝对不会越雷池一步。

第二条,慈禧是个掌控欲极强的人。回望历朝历代大太监一手遮天的时期,其实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皇权衰弱。只有掌权者无法(也有无意的)控制手中的权力,身边宠幸的太监才有上位的机会。

而慈禧是这样的人吗?她是一个临死前还要毒死光绪的人,掌控权力是她最看重的,也是她最擅长的。聪明如李连英者,完全知道如果要在“老佛爷”面前玩什么猫腻,自己面临的会是什么下场。

第三条,如果李连英是那种权倾朝野,影响决策的大太监,那么在他失去慈禧这座最大的靠山之后,他绝不可能全身而退——别说苟活三年,离开紫禁城后一天可能都活不了。

但为什么朝堂上下,确实都还要巴结李连英呢?乃至识相的人送慈禧或光绪礼物,都会带上李连英的那份。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李连英确实很红。

但他这个“红”,是做好本职工作所获得的“红”:处理内务,服侍慈禧。换句话说,他就是大领导身边一个深受赏识的生活秘书,领导离不开他,但一旦脱离“生活服务”这个轨道,他未必有多大影响力,他也很识相地不敢试。

曾有学者分析,李连英对那些跑官者送的礼,来者不拒,但他应该不会在慈禧面前说上一个字。最后送礼者成功当官,自然不会忘记李大总管的恩德,如果没有成功,自然也不会(不敢)去责怪李大总管。

说到底,不少送礼给李连英的官员,大多也就是买份“保险”:不求你说好话,但求别说坏话。

掌权者永远不是孤立的,在他的身边会形成一个小小的辐射圈,凡是在这个“权力辐射圈”内的人,无论他自己怎么想,都会自带光环,成为那些试图获得权力荫庇的人不能也不敢忽视的对象。

而李连英就在这个“辐射圈”靠近核心位置的人。

而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依旧都存在,并不稀奇。

说李连英是什么好人,肯定不见得,但要说他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似乎他也到不了这个级别。他就是一个情商不低,会做人和会做事的一个人而已。

只是因为那是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封建王朝),他的特殊身份(太监),在特别的地方(紫禁城),侍奉了一个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人(慈禧)。

而他最后身首异处的墓葬,又凭空多添了几分谈资罢了。

(全文完)

[url=]馒头说[/url]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