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汝昌
2023年5月间,中国大陆有网友发帖,表示为孩子买的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出现重大错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那段历史时,竟用上一幅“丁汝昌投降图”。网友纷纷表示,作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何来投降一说?
有自称“丁汝昌后人”的网友留言:“甲午海战距今不过短短100多年,我们丁氏后人都一直视祖先为民族英雄。对于这种污蔑行为,我们考虑提出诉讼。”出版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立即道歉,并将书全部收回。
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丁汝昌算不得“赫赫有名”。但是他代表的那个时代和他个人的遭遇,却教中国人刻骨铭心。
中日第一次正面冲突
1836年丁汝昌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丁家坎村,幼时曾入私塾。1854年丁汝昌先后参加太平军、湘军、淮军;1862年参加刘铭传的“铭军水师营”并参与多次战役;1868年授总兵,加提督衔;1877年朝廷调丁汝昌往甘肃,途经天津时,因伤病复发而滞留,后得李鸿章赏识,奏准调往新购的飞霆号熟悉海军知识。
此时大清帝国正在筹建海军,缘起是这样的:
1874年6月,清政府藩属国琉球的几艘渔船,因为大风意外漂流到台湾,渔民与当地原住民发生冲突。清政府已作处理,但却引起日本的注意。日本早已在琉球国内部暗中发展势力,企图在条件成熟时以琉球为跳板侵占台湾。因此,他们以这次渔民冲突中清政府袒护台湾为借口,于1874年6月15日派出几艘商船秘密出发,阴谋占领台湾。
清政府得到消息,急派林则徐的女婿、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率领几艘近代化兵舰前往台湾。第一次见到大清国的舰队,日本兵十分惊慌,因为他们乘坐的只是几艘商船。迫于清军威力,他们纷纷逃离台湾。这场近代史上中日双方的第一次正面冲突,似乎以清军的获胜结束,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由于“明治维新”,日本几乎在一夜之间从封建进入“近代文明”。它通过外交手段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日本开始向欧洲强国靠拢,成为被西方国际大家庭认可的一员。这次,日本的目的没有达到,他的同盟者美国联合英国和法国,帮助日本一起向清政府施压。在三国的支持下,理亏却仗势欺人的日本,向清政府索赔军费白银50万两,软弱的清廷竟然接受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同时清政府也感到无比惊讶,日本竟然也像列强一样侵犯大清国土。
李鸿章沈葆桢统领海防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与日本签订赔款条约后的第六天,上奏朝廷,强调海防问题的急迫性。朝廷当天就发布上谕,令沿海沿江各省督抚在一个月内将各自的讨论意见上奏。一场关于“海防战略”的大讨论,迅速展开。
大讨论的结果,清廷决定成立南、北洋水师,沈葆桢被任命为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则担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他们兼办各自的海防事宜。
李鸿章和沈葆桢都是当时洋务运动中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清政府大臣中较早放眼世界的有识之士,他们都赞成发展工商业,并力主创立近代的海军以增强国力。
因为北洋接近京畿,故得款较南洋多。李鸿章从1875年开始,先后从英国和德国订购了大小各类型的军舰,由于骑兵总兵丁汝昌曾有铭军水师营的经历,乃任命他为北洋水师提督,实际上就是大清的海军总司令。
就在李鸿章抓紧时间组建北洋水师的时候,雄心勃勃的日本也在马不停蹄地组建海军。他们向英国订购了各种军舰。八年后,朝鲜的亲中派与亲日派之间爆发战争,中日两国各自派军舰进行干预。日本再次因海军实力远不如淮军将领吴长庆所率领的中国舰队,没有贸然发动战争,但是更加紧建设海军。
马尾船政学堂招生
1866年,福建、广东等地的大街小巷贴满了马尾船政学堂的招生告示。船政学堂是一所新式的军事技术学校,虽然它没有引起那些想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的学子们的兴趣,但是却吸引了许多家境清寒的子弟。其中就包括邓世昌、刘步蟾、方伯谦在内的几十名12岁至15岁的孩子,他们成为船政学堂的首批学生。
李鸿章将大部分学生送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有些人毕业后曾在当时世界一流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实习。当这些中国第一代海军军官带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学成归来后,李鸿章在各方面都给予他们最好的待遇。
1879年底,参与首创大清海军的海防大臣沈葆桢去世。他在临终前的口述遗折中说道: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舰一事,至今无及。臣以为,铁甲舰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
沈葆桢说“不可不办”的铁甲舰,中国并不缺少,此时北洋水师共拥有50多艘各类舰艇,总排水量达4万多吨。再加上南洋、广东、福建等地区的水师,中国海军的装备实力跃居世界第九,亚洲第一。但在当时腐败政府的制约下,再好的武器装备也都像舞台上的道具一般,摆设而已。
北洋水师自1888年正式建军,到甲午战争,六年没有再添置铁甲舰。在此期间,重修颐和园花费约800万两白银;光绪皇帝大婚花费白银550万两,加起来就是好几艘铁甲舰的费用。1891年户部尚书翁同龢奏准暂停海军购买外洋枪炮船只三年,因此在开战时的北洋海军,已经没有多少“大舰巨炮”优势可言,甚至连炮弹、火药都不够。
1894年,中日战争情势危急,在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煽动下,光绪帝下令要战。李鸿章因知北洋的实际情况,要求丁汝昌尽量“弃战保船”,但清流言官上疏弹劾,翁同龢亲自上阵,要求革去丁汝昌的提督职务。李鸿章不得已终于上奏朝廷,指出北洋舰队补给存在重大问题,以及海军此刻不能作战的苦衷,最后惊动慈禧太后。9月1日朝廷收回成命,暂免处分丁汝昌。
丁汝昌拒向日军投降
9月17日北洋水师在鸭绿江口海域遭遇日本舰队,发生黄海海战。丁汝昌在旗舰上指挥,被炮火所伤。经过五个小时鏖战,北洋水师在缺乏弹药的情况下败阵,共计损失五艘巡洋舰,余舰均受伤严重,日本联合舰队有五艘军舰被重伤。
战役结束,北洋舰队返回旅顺修理厂修理,但船坞工人大部分逃跑,以致维修进程极度缓慢。日军从陆路逼近旅顺,在船舰尚未修复的情况下,北洋舰队被迫离开旅顺港,返回威海卫基地。清廷下诏责丁汝昌怯战,革去他顶戴。
1895年初,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登陆,又从陆路攻克威海炮台,海陆合围北洋水师,丁汝昌与残部固守刘公岛待援。英国海军顾问鼓动投降献舰,部分水师叛军持械要胁丁汝昌向日军投降,丁汝昌拒绝,服鸦片自杀(当年麻醉药尚未普及,医疗上多用鸦片,故军舰上备有鸦片)。丁汝昌享年59岁,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894年5月下旬李鸿章校阅北洋水师时,英国观察员看完操演后上书海军部,认为北洋舰队战力不容小觑。后期因李鸿章解雇当时训练海军的英国人琅威理,引致水师军纪出现问题,“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同僚同坐斗竹牌也。”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裴利曼特(Edmund Fremantle)评论说:“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业已无可驶用。”
与甲午战败不无关系
甲午战败,虽然清廷的腐败、积弱是主因,但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和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也不能说毫无干系。
第一、李鸿章为安徽合肥人,丁汝昌是安徽庐江人,李不次拔擢丁,能说没有同乡的私心?
第二、丁汝昌虽有短暂的铭军水师营的资历,但基本上算不上海军出身,一下子担任海军总司令,恐有“小材大用”之嫌。李鸿章不应见不及此。
第三、丁汝昌因为是“行伍”,所以“海校”出身的干部对他不免轻视,以致他无力领导和统御下属。
第四、中国因疆土广袤,常易滋生地域观念,因为马尾船政学堂的关系,北洋水师干部多为福建人,对安徽人丁汝昌或不无“另眼看待”之处,既影响团结,自亦无法提升士气。
这次中日之战,因为爆发的年份是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中国战败,李鸿章被派到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朝承认朝鲜为独立国,撤出朝鲜半岛;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向日本开放内陆港口城市,包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赔款日本2亿3000万两白银(其中3000万两为中国换回辽东半岛的费用),还规定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几个通商口;日本货物在中国内地免税。这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东亚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争霸的原有格局,导致1902年的英日联盟及1904年的日俄战争。
马关条约剥削中国
清朝在甲午战中失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同时,马关条约剥削中国太甚,激起中国知识分子对国情的反思,如1898年的戊戌变法。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康有为)
《马关条约》获利者固然是日本,但是最大受益者却是英国及西方列强。中国赔偿白银2.3亿两,但不能使用白银支付,而要用英镑支付。清政府没有英镑,要用白银去兑换英镑,兑换这么庞大数字的英镑,白银一定贬值。原来三两白银兑一英镑,后来要六至七两白银兑一英镑,而且规定甲午赔款要在三年内赔清。
清朝没钱,只好向西方银行借款。1895年向俄、法两国银行签约借款,1896年和1898年两次向英、德两国银行借款。借款不仅需付利息,还要手续费。加总算来,甲午战败中国赔偿支付约10亿两白银。中国积累了1000多年的财富,被西方列强剥夺得一干二净。中国从一个大国、富国,变成一个贫国、弱国。
丁汝昌(1836-1895)
原名先达,字禹廷、雨亭。安徽庐江人,后迁巢县(今安徽巢湖)。清朝北洋水师提督。黄海海战中,因指挥失误被革职留任;甲午战争时期,在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前,拒绝投降日军而服鸦片自杀。
张作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