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读 书 笔 记(五) 李浩然 10-14
“反弹琵琶”弹出的问题
——对《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质疑
(作者按语:该文写成于1992年5月,曾寄发当年很有权威的《语文学习》杂志,编辑部不敢发表,只表理解。几年以后,该文被另一刊物发表,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出版社也将《为》文撤了。作者今将该文重发在这里,意在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敢于挑战权威——不够就是不够。)
原高中语文第一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是由《中国青年报》很有名望的老资格记者穆青组织有名班子写成的一篇连续使用多年的讲读课文。不可否认,他在立意、选材、组材、特别在表现手法上,确实具有许多其他课文无可比拟的特点;然而,无论是从当时抑或从今天的认识角度引导学生对它“反弹”一下“琵琶”,就会“弹”出它的几个无法解释的严重问题——
一、能说它完美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吗?否!其理由如次:
1、文题《为了六十一个兄弟》(文中也两次提到)的所谓“阶级兄弟”,究竟指的是些什么家庭成份出身的民工?这个概念令人十分费解。要是这些中毒民工还夹杂些其他家庭成份的人员,(哪怕只是些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按当时的政治气候讲,他们可以称之为“阶级兄弟”么?可以说,这里的“阶级兄弟”肯定是指那些贫下中农出身的人。就算是这样,人们就会问:为了贫下中农出身民工兄弟的生命,我们的“社会主义”就可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可以“舍己为人,友爱互助”;要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其他家庭成份出身的非“阶级兄弟”的人,遇上这种倒霉事,我们的“社会主义”会对他们持怎样的态度呢?那肯定就会实施“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不管,不能管!马克思曾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然后才能解放自己。毛泽东同志也曾倡导,“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倒主义”。这里连对一般群众的起码人道主义都不“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能从什么地方得到体现?
2、“食物中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课文并没交代。依今天上了年纪的人分析,既不会是敌特投毒,也不会是厨工失误,很可能是因为民工劳动强度大、主食不够而食用了带毒的食物所致。作者只注重去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置建国已经十一二年了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民工超负荷劳动吃不饱肚子的这一铁的事实于不顾,这还能说这“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优越性?(近年查出系坏人有意投毒)
二、能说这篇通讯所写的事件合情合理和令人坚信不疑么?亦否!其理由如次:
1、人们会想到,寻找和运送特效药,已经牵动了纵横数千里、从中央到地方十几个单位的一大群人,特效药也数经波折、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以空投到平陆大地的,况且,那边厢的六十一个民工正生命垂危,而平陆县交通局却只派了一辆汽车(注意:只一辆!)去走“平陆不平沟三千”“狭窄崎岖”的“山路”,这不是在开一个世界级的大玩笑么?尽管文章交待的是“这是最好的汽车,最好的驾驶员”他的决心大,技术高,但光凭这些条件,就能保证路上不出问题?交通局长的天大玩笑和汽车驾驶员的匹马单枪,能说得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和“八方”的“全力”“支援”么?
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仅仅是这六十一个被夺回生命的阶级兄弟沐浴着党的光辉吗?不,六亿五千万人身上都沐浴着党的光辉!”人们还会记得,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当年,真的是人人“都沐浴着党的光辉”么?那不就是“阶级界线模糊”“对敌人恨不起来”么?可以想象:连丁拎、艾青等等一大堆名人都没有了人身自由,其余的“五类分子”、“牛鬼蛇神”还能对“沐浴党的阳光”抱什么奢望?在这里,作者还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逻辑问题,即“阶级兄弟”与“六亿五千万”是什么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更何况,作者把“六亿五千万”强拉硬扯到“阶级兄弟”的外延里来,不仅违背历史事实,也为逻辑思维所不能容纳。
3、能说这篇文章条理分明、语言规范么?亦亦否!请看:
(1)、课文第一节第一段说,“特种药品经营部里,营业员正笑盈盈地答对顾客”,又说,“办公室里”“正忙着结帐”。这“办公室里”的人“正结”的是这个单位哪一天的帐?他们享有谁人给的优先权?
( 2)、课文的第一句是:“在王府井大街,车水马龙,热闹繁忙,商店披着节日的盛装,人们满面春风地南来北往。”这里的“在王府井大街”既不能作“车水马龙,热闹繁忙”的主语,也不能一块儿充当以下两句的主语。请问,这个“在”与下面的短语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再说第四节中有句话着么写着:“显然民航局也在焦急”。“民航局”能“焦急”么?如果这话也能成立,我们不就可以将“池塘的鱼正在游动”简写为“池塘正在游动”了?(这里的借代能成立么?)
总之,我以为,这篇文章尽管是具有很高权威人士的集体创作,又经编书人的多次修改,但由于产生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不仅主题难以自圆其说,思路很是混乱,浮夸痕迹也比比皆是,越是叫人认真阅读,就越叫人难以理解和信服,甚至于还要把文风带坏。
如果有人认为我持偏见,建议他也来对它“反弹”一下“琵琶”,看得出的结论与在下有何不同。我,正翘首以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