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区用棉花造雪, 刺痛的是社会良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河南一网民发布了一段视频,吐槽新乡宝泉旅游景区“用假雪冒充真雪”,涉嫌欺骗游客。视频中,该网民称自己“又上当了”,表示河南新乡宝泉旅游区内的“雪景”实际上是由棉花、沙子等材料人工打造而成,“看雪景不如看视频中的景……这让我怎么跟孩子交代。”(12月18日 大皖新闻)

原以为是假的,但没想到打开新闻一看,不仅是真的,还有地方政府部门证明。这里所谓的“雪景”不仅是假的,更是用棉花和沙子等材料“制造”出来的。不过新闻并未透露“雪景”的具体规模,但作为景点,面积估计不会太小。否则既无法成为一景,也无法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更不会是三斤两斤棉花能打造的。

这样离奇的新闻已经够令人震撼,而宝泉景区的回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他们声称:“今年天气有点热情,大家都盼着下雪,所以‘河南不下雪,我们自己造’。”这样的豪言壮语,比当年听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让人震惊。用棉花造雪虽然不算什么高科技,但这种方法大概自古至今都无人尝试。一是因为成本过高,二是无法面对百姓的非议。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棉花与粮食一样是重要的生活物资,糟蹋它们在传统观念中极其可恶。棉花收成比粮食还要金贵,穿衣靠的就是它。用棉花造雪,无疑刺痛了人们的心。

此外,景区扬言“河南不下雪,我们自己造”,却忽视了更实际的民生问题。正值冬季,俗话说“麦盖三床被,头顶馒头睡”。眼下还未下雪,冬小麦的生长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景区真的能“造雪”,为何不为麦田造出“三床被”?显然,景区造雪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门票收入。然而,这样的目的非但没有达成,反而引来线上线下一片骂声。

不久前,听闻某景区找大学生扮“野人”,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至少没有伤害谁。景区因此热闹了,收入增加了,大学生也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用棉花造雪却完全不同。为了制造虚假的景观,这些优质的资源被一次性浪费掉了。这不仅是对棉花经济价值的漠视,更是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无情践踏。

说到底,景区为了经济效益,用棉花和沙子造雪,真的是为了满足游客看雪的愿望吗?这样的理由显然站不住脚。棉花造雪刺痛的不只是农民和棉农的心,更刺痛了社会的良知,值得深刻反思。

作者:朱少华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