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湘水谒英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0: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虎啸山林


       清明时节的芙蓉路浸在绵密雨帘里,青灰色省委院墙外,几株老樟树正落下陈年旧叶。我驻足在蓉园宾馆斑驳的影壁前,听见民国时期的麻石地基与新时代的沥青路面,在雨水浸润下发出不同声响。

       唐生智将军保卫南京的军令状墨迹未干,湘江两岸的梧桐已黄了八十六回。那位在南京城头嘶吼"湘人不死,中国不亡"的永州汉子,最终让故乡的每一块青石板都记住了:1937年冬天的枪声里,湖南儿郎的血比其他地方流得更烫些。


       去年在程潜公馆见到的铜制台历,永远停在1949年8月4日。那页薄纸上还留着起义通电的油墨香,玻璃柜里陈列着和平改编方案的手稿——泛黄的宣纸上"免使长沙毁于炮火"八个字,力透纸背的顿挫里藏着多少辗转反侧。


      毛致用老书记的蓑衣还挂在岳阳西冲村的堂屋,竹编斗笠上的雨渍像幅湖南地图。这个总爱蹲在田埂吃辣椒拌饭的老人,用三十年时间在洞庭湖畔写下另类《岳阳楼记》:不迁子女,不饰祖宅,退休证和农民社保卡并排放在掉漆的五斗柜里。


       湘江此刻正流过橘子洲头,把杨开慧纪念馆的玉兰花瓣带去浏阳河。那些在白色恐怖时期被焚毁的党员名册,如今在烈士公园的纪念碑上化作三万六千个鎏金姓名——每个雨滴打在碑面上,都是天地在点卯。


       清明这天的雨,原是三湘大地的集体记忆在蒸馏。从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诫子书,到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栽下的"左公柳";从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到袁隆平院士稻田里的草帽。湖南人的墓碑从来不用汉白玉,而是长成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在四月结出清白的籽。


       院门廊,某块青砖上刻着1951年的防汛标高。七十年来,所有在此主政者都要跨过这道水痕——就像跨越衡量人心的标尺。此刻有年轻干部撑着黑伞匆匆走过,他公文包里的惠民方案正在与谭嗣同《仁学》手稿的影印本,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