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7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机场+博物馆”,让文物走出“方寸”天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3 11: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月26日,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西部机场博物馆开馆,吸引数千名游客参观。这座博物馆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的核心区域,建筑风格模仿唐代,总面积约6400平方米。博物馆的重点展品是约120件在机场建设过程中出土的文物。(2月26日 环球网)

博物馆为何与机场有了关联?这个创意还要追溯到2020年西安咸阳机场扩建开始时,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遗迹和文物,为机场建设和文物保护均带来了重大考验。期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在施工现场发掘出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其中古代墓葬4093座,陶窑、灰坑、围沟、道路等古遗址2755处,出土文物22000余件(组)。

城市建设不能以破坏文物为代价,文物保护也不能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枷锁。在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中如何找寻平衡点,是国内外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难题,咸阳机场博物馆的建设给出了新答案——就地建设博物馆。博物馆建在机场中,是将文化场所与交通枢纽的有机结合,也是对规划空间的合理利用,实现“1+1>2”的增益,让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共生,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益启示。

博物馆连带着文物走出了“方寸”天地,却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机场作为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人员流动性极强,博物馆的受众群体也会随之扩大,每位途径此地的国内外旅客都是博物馆的目标受众。以往的博物馆多建在城市中心位置,游客需要单独预留出游览博物馆的时间,游客是否选择游览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西部博物馆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矛盾。由于机场的安检候机对于时间有着严格要求,游客往往会提前来到机场等待。机场里有了博物馆,不仅填补了游客在机场的空余时间,也给没时间游览博物馆的游客提供了弥补遗憾的机会。

与此同时,受众群体的扩大也就意味着更加广泛的文化传播。机场作为汇聚国内外旅客的一个“超级节点”,承载着巨大的日均客流量,建在机场的博物馆成为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西部博物馆的建设为他们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在此经停中转的中外旅客都将有机会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机场所承担的不再只是运输功能,进而成为了一个文化传播的理想平台。

如何做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是未来很多城市都将面临的难题,因地制宜、巧妙结合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良方”。文化始终是一个城市的魂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本就不该成为对立的议题,更不能厚此薄彼。西部博物馆在“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这道问答题中,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好答案。

作者:李晔彤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