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食品就是借由网络传播而突然火起来的食品或者商家,想吃上一口,动辄就得排队四五个小时;好不容易排上了,人家还限量。于是,听说过医院号贩子、车站票贩子的我们,惊讶地发现,就连网红食品都有了黄牛党。他们或是跟商家私下串通好,或是真卖力气连夜去排队,总之最后保证您能吃到,当然,代价就是远高于市价的价格。(4月6日央广网)
“网红”这个名词刚刚出现的时候,指的就是“网络红人”这一特定社会群体。后来又有了网红主播、网红演员等等,反正就是指那些在网络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人。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继“人类网红”之后,食品也出现了网红,是为“网红食品”。而一些“网红食品”实在是太红了,导致供不应求,奇货可居,竟然出现了专门加价替消费者购买的“黄牛党”,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网红食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可以说原因和途径都不尽相同,有些是网友无意之中发现,然后图文并茂地发布到网络上,进而得到了其他网友的关注和追捧;而有些则是商家自己刻意炒作的结果,算得上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按理说,既然是一种美味食品,那么让更多人知道和品尝,商家也扩大了销量,增加了收入,这是一种多方共赢的事情,应该给予肯定才是。 但问题往往并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就像围绕“网红食品”的黄牛党的出现,实际上就和备受诟病的医院号贩子、车站票贩子一样,最终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但如果这还仅仅是一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话,那么“网红食品”所带来的其他问题,无疑更加值得关注。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网红食品”看上去挺好看,尝起来味道也不错,而且在网络上还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对于这些食品是否健康、安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生产和销售这些“网红食品”的厂家、商家是否具有合法的资质和条件,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情。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前几天,上海的一家“网红面包店”,被爆出大量使用进口的过期面粉,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一时舆论哗然。而在被曝光之前,这家面包店门前的消费者也是排成长龙。所以对于那些通过人为手段把自己炒成网红的“网红食品”,消费者更应该多些警惕和防范心理,别一不小心就中了网红的“套路”。 其实暂时抛开质量、安全问题不说,这些所谓的“网红食品”,味道、营养未必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很多消费者不过是在跟风意识下去购买和品尝而已。那么现在再加上“网红食品”黄牛党盘剥一道,还要不要盲目跟风,就很值得反思了。所以,我们期待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包括“网红食品”在内的所有食品商家的监管,但同时也希望消费者多些消费理性,避免盲目追捧。(南方网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