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侠小说大家黄易去世,海外武侠小说家金梁古温黄再少一人。 作为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代表,黄易崛起于80年代后期,风行于90年代到新世纪之后。其代表作包括《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边荒传说》等等。1994年出版的《寻秦记》及1996年出版的《大唐双龙传》,于2001年和2004年被改编成电视剧,并引进到内地播放,剧中角色项少龙,寇仲,徐子陵成为了许多观众的集体回忆。 黄易原名黄祖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专攻中国传统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其后担任了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广当地艺术和东西文化交流。他自小爱看武侠小说,深受金庸和司马翎影响,并于少时开始投稿,写出了生平首部武侠作品《破碎虚空》,顺利获刊载,至此开展了他的作家生涯。他于1989年退隐大屿山专心创作,因为不甘心武侠小说市场就此没落,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至今《玄幻系列》和《异侠系列》仍然有持续创作。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金庸、梁羽生不再创作新作,古龙离世。武侠小说虽不缺创作者,但珠玉在前,金庸的创作达到了武侠小说的高峰,其地位不可动摇,武侠小说的创作一时出现了原创性的枯竭,新一代作者中缺乏领军人物。起初,黄易将自己的武侠小说拿到香港博益公司出版,被告知新的武侠小说已完全没有市场,香港的文化杂志《明报月刊》更以专题报道的形式断言武侠小说已死,金庸本人也屡次慨叹后继无人。 几乎是同时,温瑞安开始了他的突变,开创了其“现代派武侠”的写作,而黄易则另辟蹊径,开创了玄幻武侠之风,集科幻、武侠、玄学及超自然力量等元素于一炉。《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从当代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由此引出一系列故事。这一手法,被众多的网络作家沿用至今。 黄易喜欢科幻,读过倪匡的科幻小说。他爱读各类图书,对中国传统的东西特别喜欢,学吹洞箫,学古琴,喜欢风水、道术、手相、佛学道家、阴阳五行、堪舆命理、中医医理,在他看来,这些东西看来是过去朝代里的科学。他相信,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气运。例如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都在那时出现。风水、道术其实都是在讲气运。在生活中,黄易深居简出,与外界联络很少,但他喜欢炒股票。黄易勇于尝试新事物,曾与起点中文网签约,连载其《日月当空》,但因审查没有通过,,双方协商解约。他提携后进,曾与大陆的《今古传奇》杂志合办黄易武侠文学奖,十几名获奖的内地武侠小说后辈登门造访,黄易多方指点;一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发给黄易,他直陈己见。 在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经常有人希望一统江湖。在黄易那里,这一模式变成了一统江山。金庸、梁羽生等人的小说也写到历史,但都是作为江湖的背景而存在。在黄易笔下,江湖与天下合一,历史人物也就完全成了江湖人物。 黄易对自由有着独特理解,不止于江湖上快意恩仇的率性,而是现代价值所处理的群己关系。其小说主人公追求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在外界的重压之下,坚守内心的信念,在超越目标中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在逆境中奋起,例如,《寻秦记》中的项少龙和《大唐双龙记》中的寇仲和徐子陵都是如此。 毋庸讳言,黄易的某些作品,也存在着语言粗糙,枝蔓繁琐等缺点。但是,黄易开创了属于自己武侠小说流派,仅此一点,也足以在中国通俗文学史留下一笔。他坚信武侠小说有着旺盛的生命,并以自己的实践显示其无限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