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人难当是一种现实尴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8:1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商场被偷后,陈潇用发帖来宣泄自己的心情,并公开抱怨后来才提醒自己的男性路人。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陈潇遭到网友集体炮轰。(11月02日 《成都商报》)

  在商场被偷,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陈潇遭到网友一片倒的嘲讽、谩骂,好像并不委屈,她的确欠提醒者一句谢谢。真正感到委屈的是那位善意的路人,好心提醒,反遭抱怨。陈潇“忘恩负义”的态度自然应该受到批评,毕竟,在现实语境中,遇到类似情况不是所有人都会挺身而出。陈潇作为个体对提醒者没有“尽全力”的不满足,在某种程度上,折映出我们对“好人”的渴求。

  近些年来,“好人没好报、不得报”的敏感事件并不鲜见,人们“做好人”的代价似乎太大:扶一下倒地的老人有被讹风险,警告一下受害者有被迫害的风险,跳入湖水中救人有丢命的风险,甚至连在公交上让个座都有被误解的风险……这些冰冷的社会现实往往让人们得出“好人难当”的结论,甚至在民间有“好人不长命”的俗语。在此背景下,遇到危急事件时,明哲保身,做一个鲁迅先生笔下冷眼旁观的“看客”似乎成为智慧选择。

  如此一来, “好人”竟开始稀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或公益组织开展起各类形式的寻找好人文艺活动:《感动中国人物》、《好人365》、《中国好人颂》《最美XX》……在物质条件极度发达的今天,在精神上,我们却似乎经历着贫瘠,这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尴尬。诚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因为社会现实,有的人选择缄默,有的人选择路过。新闻中的陈潇遭遇了偷窃,这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如果位置互换,笔者相信我们对有一个尽全力提醒自己的路人的渴望并不会比陈潇少。这样说,并不是为陈潇开脱。只是,比起对事件主角的嘲讽、谩骂,反思为什么好人越来越稀缺更为重要。

  在做好事可能会付出代价的现实语境下,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见义勇为的好人,拔刀相助的好汉。我们为那些善良的提醒者点赞,也批评那些受人之助不报谢意的人们。如何让做好事的人不再有所顾虑,这才是这件事情背后应该深思的问题。(水远)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