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不住”批评的一代为何总要以死相抵?

[复制链接]

6889

主题

6889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5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9: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初中女生,考试作弊被老师批驳,情绪失控后跳楼轻生,事情发生在湖南的一个县城中学里。事件的因果逻辑虽然有些荒唐,但是转念一想。现在的孩子真是“经不住”的一代,在还没有搞明白尊严和人格的年岁里,就以为人生的盘子不过如此,一旦短暂的失控局面来临,就不免作出破灭的行为,着实让父母操碎心。

时代在不断向前,只是教育的方式和观念依旧停留在过去。多数家庭对孩子而言,过分强调物质层面的给予,在内心的塑造方面,并没有给出渐进的补充,单靠孩子们去自我成长,很难短时间内在超载信息的社会里适应。所以,出现这种“以死相抵”的事情,自然也没什么好惊诧。不过,对于个体孩子以及所属家庭,发生这种事情,着实是天大的悲伤。

媒体们在报道的过程中,提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举报,表面来看是触发轻生的原因,可是从实质问题出发,这些行为并没有触发什么。孩子之所以选择轻生,主要还是由于心理过度脆弱造成的极端行为。作为学生接受批评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变相体罚,言语挖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批评和纠正是很有必要的一个过程。

只是,当孩子们误以为受到批评就彻底人设崩塌时,这种可怕的观念才是罪魁祸首。讲真,传统意义上的“自尊”就是“要脸”,但“要脸”的前提是应该明辨是非。如果,一个人在犯错以后,为了要脸而要脸,就很容易形成一种虚伪的人设。

在没有被揭穿时能保持现状,一旦被打破揭穿,在不可承受的面前,就只好“以死相抵”。只是这些孩子们,绝大多数还没弄明白生老病死是个什么鬼,稀里糊涂的就夭折在蛮荒的俗世里。人们总说,遇到这种经不住事情的孩子,是作为父母莫大的悲苦。可是,从实际人生而言,所有的生死,最痛苦的还是直接的承受者,古往今来,谁都逃不过一句:“谁死谁苦的宿命”。

落地哭三声,好歹命生成,生命如果不能承受自重,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的教育,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最不缺的是各种知识的灌输,唯独在做人和****的观念里,总是不及格。看看周遭的孩子,个个肥头大耳,体态臃肿,却鲜有在思维独立层面成为自己的主人。

别看身体发育早已提前,可是在智识的维度里,依旧是个侏儒小童。害怕犯错和过分苛责,是吾国观念中难以驱散的雾霾。很多观念有违人性的核心基质,作为学生和孩子,受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受教育的目的不应该背离生活的基本层面。

耻感的培养是应该注重,只是在培养之前,要明白“耻感”是个什么东西,不管再重要的观念,也都是为生者服务的,脱离生命去讴歌伟大,这种糟粕请“滚粗”。“没脸见人”这种口头语,在****的日常口语中很常见,只是对于孩子而言,并不能很好消化驱散。尤其在自我观念逐渐形成的时期,不能正确引导,不免会造成观念的错位,顺而也就为悲剧埋下祸根。

有时候想想,“经不住”的一代很可悲,他们不缺乏物质基础,却在观念意识的滞后下,形成透明的“玻璃心”。稍早的一代,物质生活本来就匮乏,生活中的甘甜苦辣,天然的为成长铺路护驾,直到成熟的日子到来,也就明白人生是个什么玩意儿。

生命中本来就是各种载荷的组合,失败和成功,阳光和月夜,悲伤和欢乐,不管是****还是孩子,活着就应该早早的明白这些,而不是在各种兴趣班,火箭班,奥数班里,进行注射式强撸。只要还没有弄明白人性的基本常识,学习再多技能知识,依旧难以摆脱悲剧的宿命。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