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7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网络筹款与街头求助哪个更可信

[复制链接]

6889

主题

6889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5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8:4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些个人网络筹款行为的可信任度,与街头举牌求助行为不相上下,这个不无尴尬的事实,只会挫伤人们对网络平台上个人求助者的同情和信任。网络平台惟有努力打造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认真承担审核、把关的责任,才能为个人网络筹款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才能帮助个人网络筹款走出诚信不足、不被信任的困境。

  近日有医生在网上爆料,苏州一名乳腺癌患者家属在网络筹款平台上筹款,不但夸大了病情,而且目标金额远超实际所需。患者家属回应称,最初医生说检查结果若为良性,可以通过一种昂贵的药物进行调理,因此希望筹款30万元,现在检查结果为恶性,已将筹款金额降至5万元。筹款平台表示,患者家属之前的筹款申请已被拒绝,新的申请还在审核中,目标金额已降至合理范围。(相关报道见09版)

  这名发起网络筹款者夸大了患者的病情,提出了超过治病实际所需费用的筹款目标,被业内人士识破并曝光后,发起筹款者也进行了辩解,尽管其夸大病情、夸大治病所需费用未必有多大的实际恶意(目前尚不能确认其有诈捐诈骗的动机),但仍然暴露了这种网络筹款形式的诸多不规范、不安全之处,由此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质疑和担忧。网友的质疑并非矫情,担忧也并非多余,因为从一些网络筹款平台(包括这次涉事的网络平台)的具体操作看,如此网络筹款实在让人难以放心。

  这类网络筹款的操作流程一般是:需要患者本人或家属、亲朋向网络筹款平台提出申请,需要提供的资料包括患者病情信息(加盖医院公章)、目标金额、筹款标题、筹款项目描述等;平台用一个工作日对材料进行核实,同时可以开始网络筹款;如果最终审核未通过,申请者不能提走筹款,平台将把款项返还给捐款人。而实际上,平台审核申请者的材料不过是走形式,最终绝大多数申请者的材料都能审核通过,平台也在筹款帖顶端向捐款者明示,“该项目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相当于推卸了审核求助者信息真实性的责任。一些夸大病情、夸大治病所需费用的个人筹款信息,能够顺利通过网络筹款平台的审核正式刊登出来,吸引众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网络筹款平台未能认真履行审核把关的责任,为某些有意无意夸大其词甚至恶意诈捐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果是在大街上看见有人举着牌子求助,尽管牌子上写的病情十分严重,家庭遭遇非常悲惨,估计也很少有人会轻易相信并慨然相助。人们会认为,街头举牌求助者自身无法证明求助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其他具有公信力的部门、机构为其真实性把关,因此很难确信这种个人求助行为的真实性,也就很难避免受骗上当,那么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不予理睬。面对街头个人求助是这样的态度,面对时下多见的个人网络筹款,是不是也该多一份戒备和警惕呢?

  如果个人网络筹款者自己不能充分证明求助信息的真实性,为之提供网络服务的筹款平台也不能充分履行审核把关的责任,这种个人网络筹款行为,与个人街头举牌求助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法》,对网络募捐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互联网募捐的主体应当是慈善组织,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网络平台以及慈善组织网站发布募捐信息,网络平台须对慈善组织的资质进行验证等。请注意,个人网络筹款行为不是网络募捐(后者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个人网络筹款如果出现夸大病情、夸大治病所需费用甚至诈捐诈骗行为,不属于《慈善法》规制范围,而应按民事纠纷或刑事案件处理。

  一些个人网络筹款行为的可信任度,与街头举牌求助行为不相上下,这个不无尴尬的事实,一定会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并挫伤人们对网络平台上个人求助者的同情和信任。网络平台惟有努力打造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认真承担审核、把关责任,才能为个人网络筹款信息及行为负责,帮助个人网络筹款者走出诚信不足、不被信任的困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