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然而,从教32年的河南信阳市潢川县隆古乡堡孜口村的民办教师陈崇华的心中却有着解不开的“疑惑”,手里拿着15年总计16000多元的工资欠条什么时候可以兑现?
父亲中风住院,没钱;孩子上学缴费,没钱。这一切未尝不是莫大的讽刺。恰如人本主义科学著名理论之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果连生存都难以为继,我们又何以苛求其他呢?
毋庸讳言,陈崇华老师面临的困惑也是不少贫困地区教师面对的刺目现实。如何生存下去,这是一个现实而直观的问题,这是这些坚持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园丁们之痛,也是整个社会之殇。
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当下,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必须补上这个短板,而扶贫必扶智。诚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但是,那些扎根贫困地区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自己贡献的教育改革奋进者、教育扶贫先行者、学生成长引导者们更应当是我们关心的对象。
今年9月10日是中国第32个教师节,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强调,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如何让教师安心从教?特别是让广大贫困地区的教师们不再为生存而挣扎,这是一个大命题。
进一步提升教师群体的待遇是当务之急。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这个基本要素,吸引教师就要给待遇,这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任务。而事实上,早在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就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在具体执行上各地却是莫衷一是,所以提升待遇的关键更在于将已出台的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落实下去。不管是提升欠发达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教龄补助抑或其他生活待遇等如果都只是流于形式,那么,一切无异于画饼充饥。
进一步提升教师群体的获得感也刻不容缓。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天地君亲师”同列,教师地位可见一斑,这就需要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大兴爱师、尊师、敬师、重师之风,让“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回归。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教师群体的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都能落于实处时,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兴旺发达。
陈崇华老师坚定的话语一直在耳畔回响,“我的工作是我一辈子的荣誉。”的确,教师是普天下最崇高的职业,我们可以期待伴随着伟大中国梦的征途,在不久的将来,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而教师也终将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职业。(蒋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