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小区拆围墙利弊共存,不能一概而论

[复制链接]

562

主题

64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6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23:3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月21日,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其中,“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句话,引发热烈讨论。已建成小区谁有权决定开放?今后没有封闭式小区,是否意味着小区不再有物业?小区开放后安全如何保证?小区打开之后,有没有什么配套措施来保障大家的权利?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看看专家怎么说。而对于拆除围墙是否违反《物权法》,最高法相关人员今天上午也进行了回应。(人民日报2月23日)

  我们看到,关于小区不再建围墙以及现有小区逐渐拆除围墙以建立街区概念的原则性的政策文件刚刚公布,网上网下就炸开了锅,毕竟在房价高启的年代,这一政策涉及到无数好不容易获得房产且几乎是全部身家的财产的广大城市居民的自身利益,不论大家有没有认真阅读文件,但无数公民第一时间首先从观感上觉得强烈的被剥夺感,人们原本以为物业法是保障自己财产权利的法律武器,却感觉随便一个文件政策出台就可以令自己花天价来安居乐业的小区围墙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围绕公民财产权利的安全问题开始令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惴惴不安,既然可以随心所欲的宣布推翻小区围墙,那其它物业权利呢?其它公民财产权利呢?

  所以政府既然出台为么一个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就有义务向公众充分解释清楚该项政策在围绕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围绕公众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到底应该如何化解矛盾。这绝对不是靠政府强大的权力可以平息民意的简单行政举措,而是涉及到百姓利益与社会和谐、甚至关乎政府形象以及公信力的大是大非问题,毕竟政府一直在高调的强调要建设法治社会、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如果不解决好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这些利益关系,那即使小区拆围墙政策的出发点再好,也仍未激发强大的民怨,弄不好与中央出台政策的良好愿望之初衷适得其反。

  昨天政策刚刚公布的时候,大多数的意见是感觉自己花天价购买的房屋以及寄希望于安居乐业的小区能够保持现有的封闭式宁静小区的生活环境,很多网友认为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已经在他们采购房屋时就被房地产商告知这是他们独立且专享的环境,或者说人们理所当然的觉得那些小区环境已经成了公摊的面积,是他们房价的范畴之一。很多网友声称“公摊被夺要砸房”,也有业主说,只要开放小区道路,他们就敢堵起来收过路费,直到把自己公摊的钱收回来。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具体解释了何谓房地产公摊面积的概念,似乎房价中的公摊面积与小区公共设施之间有不少模糊的空间;或者说既有交叉的利益,也有与真正的公摊面积不相关的范畴,但房地产商在推销的时候,总是拿那些公共设施忽悠购房者,让人们觉得小区那些道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就是他们花钱买下的。无疑当今天政府突然公布要逐渐打开小区拆除围墙的时候,会遭遇巨大的民意反弹。而这种心理上的抗拒是有理由的,比如未富先老带来的过早老龄化危机,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延迟退休,现在城市道路过度拥堵,首先又想到拆除小区围墙,人们自然会质疑,这是不是涉嫌侵犯业主利益?毕竟老百姓买套房太不容易,小区某种意义上成了城市居民躲避激烈社会竞争的避风港,是能够彰显安居乐业的最后归宿,一但向社会打开小区,不说财产权受到威胁,至少心理上也会带来冲击。

  其实公众关注这项政策的重点很简单,也就象人民日报今天提出的若干疑问一样,已建成小区谁有权决定开放?今后没有封闭式小区,是否意味着小区不再有物业?小区开放后安全如何保证?小区打开之后,有没有什么配套措施来保障大家的权利?这些疑惑需要得到政府权威的解释,而不是最高法相关人员今天对物权法作出回应那么简单,更不是相关人士口口声声的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接轨那么简单;因为首先很多现实的问题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是无解的,比如小区的安全问题,比如涉及业主公共利益的物业管理如何解决?市民花那么高昂的价钱购买的房产以及配套措施等生活环境,在小区向社会开放后如何协调其中存在的现实利益?这绝不是靠行政权力靠一纸文件就轻而易举的达到,否则只会增加无尽的民怨,只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

  众所周知日益扩展的封闭城市小区各自为阵,确实严重阻碍了整个城市规划有应有的交通畅通,就象所报导的,以北京为例,堵车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城市规划专家说,其实北京的道路宽度并不比国际上其他大城市窄,甚至要更宽,但拥堵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城市支路等毛细血管不通畅,道路微循环不好。此前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张照片也显示,从距离地面5公里的高度俯瞰巴黎、华盛顿、东京,能看到蛛网一般密布的干路支路,而北京地区只看得到成片的大院、小区和稀疏的城市道路。有专家强调,西方国家城市发展一直是小街区,路网密,不会像我们一些城市经常出现交通毛细血管堵塞的情况,而封闭式的大院或小区不仅割裂了路网交通,而且从多个方面影响了城市生活。专家说,大部分生活性的街道上,应该有更良好的关系。人走在街道上,有一些小商店,有怡人的环境、步行空间、绿带、休憩场所等,会让人很舒服。而如果走在一条街上,旁边只是围墙,你就会觉得这条路很长。

  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人千百年来习惯于置房置地的同时也圈房圈地,老百姓如此,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亦然,这显然严重影响了整个城市规划中向市民提供更舒适便捷也更公共化的生活空间,拆除小区围墙的好处显而易见,甚至包括拆除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围墙,但这需要一个同样与西方国家接轨的更靠谱的方案,而不是嘴巴上的与国际接轨;恰恰相反,过去政府总是在与民夺利的政策出台时,往往说得最多的就是“与国际接轨”,但一但涉及到自身的利益,马上就不接轨了;所以尽管西方国家的城市管理值得中国借鉴,但绝对不是能够说服老百姓的理由。作为小区的业主们,至少会质疑在目前治安环境不彰的情况下,一但开放小区,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都会受到现实的威胁。

  从城市管理大局上理性的看,小区拆围墙符合绝大多数公众的长远利益,但考虑到目前现实的社会大环境,却矛盾重重,可谓利弊共存。一项好的政策更需要一个令公众满意的依法行政举措,这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甚至也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应该说,政策的出台,首先要考虑如何依法行政,如何在法治的框架内循序渐进的推动这项政策的实施,也应该根据城市管理满足最广大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考虑每个小区、每个街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不能搞一刀切式的强权,另一方面要在打开围墙后充分解决业主的关心,比如建设相关配套措施来保障业主的权利,甚至也可以按照不同情况给予业主经济补偿,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更应该及时跟上,确保小区居民能够在同样获得城市生活便捷的情况下安居乐业。

  如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践行政府不断强调的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公信力,如何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满意,恐怕绝不是一纸文件那么简单。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自由评论人,帝国良民之雾里看草,看透世界缤纷,活跃于网易、凤凰网、华声论坛、微言网等,写作领域宽广,热爱文学、户外运动和摄影,专注于时事评论、社 会人文,冷静论道,就事论事,张扬正义,针贬时弊。连续多年荣获凤凰网论坛、网易新闻论坛、红网时势论坛和华声论坛年度十大金牌写手、十佳写手、十大优秀写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