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毒鸡蛋”事件起于氟虫腈,不止于氟虫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20:5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荷兰是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有2000多家禽蛋农场,每年出口鸡蛋60多亿个,素来以品质安全享誉全球,可惜这次和比利时一起闯了大祸,不止1000万枚“毒鸡蛋”从荷兰运进德国,荷兰涉案农场的70万个鸡蛋进入英国,法国这几个月以来总共售出大约25万个“毒鸡蛋”,丹麦查出20吨,罗马尼亚抓出1吨,斯洛伐克揪出21箱“毒鸡蛋”……

在有着全世界最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欧盟,“毒鸡蛋”依旧能翻云覆雨,他国之覆,吾国之鉴。

一言以蔽之,食品安全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是监管者和不法分子之间的持久战,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

最早发现“毒鸡蛋”的比利时,被指责知情晚报。比利时为拖延通报找的借口是“毒物即剂量”,因为最初的检测结果显示,虽说鸡蛋存在氟虫腈污染,但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角度,极低剂量不至于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故而只查未报。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同一批次的鸡蛋,不同批次的检测结果竟然有10倍的数量级差距,通常而言,10%以内误差是合理的。准确的检测数据是高效监管的前提,如此这般高达1000%的误差,说明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着实让人担忧,远不是一个鸡蛋的漏洞。我国现在第三方检测机构遍地开花,检测过程的规范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又是如何呢?

“毒鸡蛋”事件的肇祸者是一家为农场提供杀虫服务的荷兰企业,这家企业辩称被卖原药的比利时公司瞒骗了,被高效杀虫的广告迷了眼,并不清楚“高效”的背后藏着违禁的氟虫腈。且不论托辞的真假,单说这种偷梁换柱、暗度陈仓的欺瞒方式,在我国农药领域曾屡屡发生,受害者一茬接一茬,商品名底下包裹着不可告人的欺诈。

乌鸦确实黑色的多,但监管原本就是为黑乌鸦而设计的,所以也没什么好推诿塞责的。现在闯祸的蛋被荷兰和比利时扯来扯去,我怪你的鸡下的蛋,我怨你的企业杀的虫,你怪我的检测有问题,我怨你的企业卖的杀虫药……食品安全问题东窗事发之后的担当,确乎是一种稀缺品质。

当然,幸好欧洲还有引以为傲的溯源体系,每一个鸡蛋都有身份证,知道鸡妈妈住在哪里,吃过什么,用过什么,通过发布涉事鸡蛋批次所对应的代码,可以指导“毒鸡蛋”的召回和销毁。

我国还做不到蛋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全面覆盖,只有一些集中饲养蛋的来龙去脉,可以在蛋壳上一目了然。其实呢,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家的散养蛋,在蛋壳上喷上名字和日期并不难,这是散养土鸡蛋打造个人品牌的好途径,也是在一片“糊涂蛋”中脱颖而出的良策,当然,这更是责任和承诺。

我国的鸡蛋自给自足,不论毒还是不毒的欧洲鸡蛋都没资格出口到我们的市场;今年鸡蛋价格一路走低,想得多的消费者也不必操心鸡蛋会偷偷摸摸走私进来的问题。

不过,韩国对全国1239家蛋鸡农场来了个拉网式普查,31家所谓环境友好型蛋鸡养殖场,被查出来所产鸡蛋居然含有杀虫剂,8家用了氟虫腈。我国消费者又会想了,咱们是不是也该查一查呢?

查是必然的,查已经于无声处中布局谋篇了,只是起于氟虫腈,不止于氟虫腈。

话说回来,我国植保科学家还念着氟虫腈做过的好事,为取代甲胺磷立了功。不过,鉴于氟虫腈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具有高风险,而且在水和土壤中降解慢,加之2008年发现很多地方农作物出现了氟虫腈抗性,2009年我国就痛下决心基本禁用了,同时明确要求氟虫腈的生产、销售都要可追溯。

鉴于氟虫腈当前在中国的价格不算便宜,用于鸡舍杀虫的可能性小了不少,但猫狗用得起的杀虫剂,如“蚤立清”、“蚤不到”等等,不管是正大光明的,还是偷偷摸摸打着海淘和代购的幌子混进来的,就算合法合规,宠物主人们也该长点心了。所有的卫生杀虫剂都属农药,氟虫腈也不例外,必须谨慎使用,尤其有小孩的家庭。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以此次检出来的鸡蛋中氟虫腈的最高浓度计算,70千克体重的成人,只要一口气吃不到10个“毒鸡蛋”,就可以高枕无忧。但3岁以内的幼儿,一次吃一个都有健康风险,幼儿摸摸用过药的猫和狗,再舔舔手,远不止一个“毒鸡蛋”了。

养鸡大户和散户都要长点心了,“毒鸡蛋”离我们很近,随时都可能产生,必须高度重视鸡的生长环境,尤其散养土鸡蛋更要警惕:散养母鸡所到之处,都得是未受污染的青山绿水,这样下的蛋才经得起各种检测。

一只集中饲养的蛋鸡,重3斤,活18个月,下350个蛋,如此环保的优质蛋白,岂能让它涉“毒”?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