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51个班,没有一个男班主任。”据媒体报道,新学期开学之际,在济南的10所小学中,有小学男女教师比例高达1比10。这种现象早已引起注意,今年初的济南“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提出这一问题,不过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如今看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小学老师“阴盛阳衰”现象到底有多严重?报道提到,有的小学体育课这种“男教师自留地”也保不住了,甚至专职体育老师都是女性。在已经走出校园的人看来,这样的现象可谓颠覆了自己的学习记忆。一般而言,学校教师男女比例应当适度均衡,“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今济南的小学教师结构为什么会出现男教师如此稀缺的现象?首先,这恐怕并非济南一地,报道并没有提及上述现象的特殊背景,很可能它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在国内其他地方普遍存在类似现象,只是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男教师稀缺说明了什么问题?男性不愿从事小学教师工作,背后有两种压力在起作用,一是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在低级别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前景普遍不被看好。过去人们的就业思维是,青年人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去党政部门工作,退而求其次则是教师、医生一类的职业,因为有着浓厚体制色彩,教师职业因稳定而受到欢迎。如今社会发展颠覆了这种状况,稳定的工作未必会有好收入,当然,稳定并非教师职业的最大问题,更大的影响因素在于,教师本人所享受到的社会尊重往往并不能体现在收入中。
男教师的另外一种压力主要来自家庭,你有做教师的理想,可丈母娘答应吗?从事教师职业,尤其是做低级别学校的教师,收入水平不高而且缺乏成长性,客观地说,对于男性而言这会有比较大的压力,一个师范类男性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可能会从事教师工作,可一旦收入达不到预期,很可能就会离开教师岗位,这是务实的选择,换位思考并不难理解。
其实,教师群体“阴盛阳衰”的现象早在师范类院校就可见出端倪,男性就读师范类院校,学习成本相对较低是一大诱因。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很多师范类院校有免费师范生政策,但按照规定,这些学生毕业后都被要求一定的服务年限,从他们踏入大学校门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从事清贫的教师工作,政策强调个人的奉献精神,而不是从收入方面给予激励,学生不是因为主观愿望而是迫于经济压力奉献教育事业。这种政策在短期内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并不足取,而部分地区教师稀缺,以及像济南出现的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也早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埋下了隐患。
如何才能恢复教师性别结构均衡?“阴盛阳衰”归根结底是教师职业失宠的结果,要改善教师的性别结构,就有必要改变预期,靠教师工作本身,尤其是它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回报来吸引更多男性入读师范类院校,并促使其留在教师岗位。如果教师职业的收入稳定且具备充分的成长性,想必上述问题就会慢慢得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