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7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晋孙恩卢循领导农民起义为何失败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11:4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晋朝的灭亡都知道,最后是被北府军骨干刘裕所取代,按照总结规律来说,一是不出意外的亡于自己内部,二是显示传统门阀大族的衰亡趋势,如前面笔者提到,就南北朝的主流而言,豪门大姓往往只有所谓社会名誉,权贵地位已经不那么突出了,多数朝廷还是军人和寒门在主事。







    刘裕能够崛起,依仗的是门阀士族谢家建立的北府军。起初谢安费尽心机安排谢玄占据了扬州一地,为了树立自己的军事力量,招募寒门阶层子弟到京口练兵(今江苏省镇江市),就有了所谓北府军(东晋建康习惯称京口为北府)。这些士兵大多属于从北方躲避战乱南下的流民,也有少量南方一些难以出头的寒门子弟。据史料称,扬州所辖各县侨民人数规模至少有20多万,所以经过选拔训练,这一支队伍战力比较出色。前期主要将领就是猛将刘牢之。《晋书·刘牢之传》记载:“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平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勇应选。选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不过,有一个隐藏细节,北府军能够迅速组建的内幕并不完全真的是大规模招募选拔士兵,关键主要还是招募笼络了北方流民的统帅,就是史书所称的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孙无终等人,几乎都是流民首领,他们的身份和东晋初期南下的祖逖、苏峻,以及盘踞在荆州的杜弢等类似。
    换句话说,整个东晋骨子里的隐患由始至终都在于西晋末年大乱以后,各地涌现出来的流民组成的军阀豪强,在习惯上,军阀也才更容易体现为乱世之中的重要角色。而在朝的豪门与他们的关系往往都很微妙,如祖逖家族,其弟祖约后来沦落到与苏峻联合为乱,本身就看到东晋朝廷内部对此的尴尬和无常。不论皇室还是权贵,对待流民组织都是既想笼络利用又内心排斥压制,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一块心病。
    那么,后期谢安家族的崛起再次上演了东晋初年的“轮回”,由于谢氏家族一直缺乏军事色彩的特殊,所以为了控制朝野,再次收编利用东晋境内的流民。原本一些较大的流民群体经过前期冲击已经几乎消散,所以,北府军的组建基本是重新集合和训练了一批新贵,也成为支撑谢氏地位的一股幕后力量。
    随着谢安、谢玄死后,北府军收归朝廷,但掌权的司马道子一贯迷信僧道,沉迷酒色,不愿意亲自领兵,就交给调往京口的王恭所有,刘牢之成为王恭的属下。王恭有意整肃朝野,于是有了与荆州方面殷仲堪、桓玄反对司马道子的行动。在这一段激烈冲突中,其实还夹杂一件动摇东晋王朝的大事,就是天师道徒孙恩、卢循的大乱。
    孙恩是当时天师道教主,祖上就是西晋八王大乱中最糟糕的赵王司马伦身边的天师道首领孙秀,孙秀的儿子孙会娶过晋惠帝的女儿河东公主,年仅二十岁。由于史书非常鄙视这一家,因此形容孙会十分丑陋。孙秀、孙会都死于八王之乱,而河东公主的尊贵身份,有可能留下了子孙。如孙恩的叔父孙泰在永嘉南渡后避居南方吴郡,继续从事天师道事业。史书记载孙泰死于晋穆帝隆安二年(398),而孙会是死于八王之乱的301年,若孙泰是孙会之子就已近百岁,尽管不排除像天师道范长生父子相传都长寿,但一般情况感觉不大可信,那么,孙泰也可能不是孙恩的亲叔父,也许是族叔。他拜钱塘天师道杜子恭为师(子恭一般认为是字,也有说字叔贡,他的名更说法不一,有说杜灵、杜炅或杜昺等等),学习道法秘术。







    杜子恭在江东影响非常大,王谢陆沈等大族子弟多有交往,如升平五年(361)王羲之曾请他来治病。而陆纳曾为尚书令,也求医于杜子恭。而谢氏与杜子恭交情还很深,而谢安在吴兴太守任上就与杜子恭有来往,很大原因一是奉道,二也是求医。谢家有某种遗传病史见于记载,至少从谢玄到谢灵运明确是有“痼疾”,需要长期服药疗养。而谢灵运的名字“灵运”,据说就是杜子恭梦见东南有神人进入其馆,当晚谢灵运生于会稽,而不久谢安病故,家人害怕孩子命不长久,所以寄养于杜子恭身边,并别名“客儿”,到十五岁才领回家。这一说法见于钟嵘的《诗品》。
    从谢安在吴兴太守任上与杜子恭来往,到谢玄病故,谢家与杜子恭至少有20年的交情,天师道的发展可以说相当深远。但比较诡异的是,如陈寅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海滨地域之关系》中提及东晋信奉天师道的名门世家,有琅琊王氏、吴郡杜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等,偏偏没有陈郡谢氏,令人很感意外。其实,这一文化背景就在于孙泰接管天师道以后,琅琊王氏的王恭举兵反对司马道子乱政,这时孙泰等天师道徒影响几乎到顶峰,感到东晋朝廷似乎前景堪忧,有意趁机改朝换代,聚齐大批信众举事。这时谢輶(谢安弟弟谢石的第四子)向司马道子举报,孙泰遭诛杀,侄儿孙恩等余众逃入海岛(多数研究者认为是今舟山群岛)。正因谢家和杜子恭孙泰师徒的这一隐秘,所以,孙恩起事某种程度有针对谢家的报复举动。谢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谢逸、南康公谢明慧、黄门郎谢冲,连带谢安的女婿王凝之,包括谢安的儿子谢琰及孙子谢肇、谢峻全在这一变乱被杀。侥幸逃脱的谢方明也被孙恩下令通缉,谢家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与谢家的恩怨是孙恩起事的一大主因,但毕竟这属于私人恩怨。如此大的变乱显然不会这么单纯,如陈寅恪先生同时还指出:“孙恩世居南方,与其他南来下层北人一样,经过土断,已变成南方的低下阶级”。东晋的土断算是整理南下的北方流民的安置措施,之前最重要的一次是由桓温主持的“庚戌土断”,背景和过程都比较复杂,若简单概括,侨民若流亡南下没有户籍,只在所谓侨置郡县登记,不承担赋税徭役,称为“白籍”,或集中或分散居住,有的侨置州县隔得很远,管理很不便。起初还有北返的希望和念头,但久而久之,东晋根本无心北伐,这些侨民散落杂处,有的混的比较好,成为地方豪强,置下产业,有的成为佃客部曲或奴婢苦力。这些际遇不同,待遇不同,很大程度是造成南北矛盾的一大历史渊源,流民豪强长期以来也成为东晋朝廷的安全隐患。
    东晋有过数次土断,到桓温再次进行,一视同仁编户入籍,划定疆界,那么,像孙恩这些本来都是很有影响的世家大族,经过土断就丧失了出身优势,堂堂天师道首领沦为与流民为伍,内心对东晋的安置就十分不满,因此,孙泰之辈正好利用这一社会背景在信徒中酝酿反对情绪。后来,孙恩更把带有私人恩怨性质的对东晋掌权的谢家拉动仇恨,对众多原本有家世地位的流民扩大对朝廷的不满,以天师道暗中组织民众。孙泰死后的次年,隆安三年(399),执政的司马元显令吴郡许多门阀免除了大批官奴恢复佃民,又把这些佃民征集到建康充任“乐属”,实际是充实到军中,又引发当地门阀大族的不满。
    孙恩趁机举事攻入上虞(据说起初不过千余人),随后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会稽内史王凝之(王羲之次子,谢安侄女婿,著名文学家谢道韫的丈夫)同样是天师道徒,成天在道室中祈求“鬼兵”相助御敌,城破被杀,孙恩部众增至数万人。很快,吴郡、吴兴郡、义兴郡、临海郡、永嘉郡、东阳郡及新安郡皆有人响应孙恩,增至十多万人。
    当时的郡县官员不是被杀就是弃郡逃亡,孙恩据守会稽,自号征东将军,为其部众改了称号为“长生人”,并宣令诛杀异己。不久,北府军刘牢之过江,孙恩避免与其交锋,选择退回海岛。隆安四年卷土重来,朝廷派出孙无终、高雅之讨伐,孙恩打败高雅之。刘牢之再次出兵,孙恩失败,又逃回海中。之后,孙恩一直采取骚扰,没能取得多大优势。这一局面几乎伴随桓玄对建康的胁迫,令东晋元气大伤。







    总体看来,其实孙恩也就是一股流寇,三番四次的扰袭失败,本身消耗也大,他的军事力量也不强,到元兴元年(402),临海郡太守辛昺击破孙恩的一股主力,士卒损失大半,他就与姬妾和一些心腹投水自尽了。妹夫卢循接收散落余众,宣扬孙恩没死,而是成为“水仙”。
    卢循,一样是北方次等士族,其祖上是汉末卢氏大名鼎鼎的儒士卢植。后赵时期中书监卢谌据说是其曾祖,卢循看上去似乎有些两晋时代的名士风范,史书形容他清秀雅静,擅长草隶、弈棋等技艺,为人与孙恩颇为不同。最典型的就是,孙恩是带着强烈的复仇心态举事,而卢循属于某种裙带关系而参与其中。对于孙恩的劫掠仇杀,卢循并不那么赞同,据说时常规劝。孙恩投水自杀时,桓玄正得势,对卢循和其部众有招抚,任卢循为永嘉太守(今浙江省温州市)。但卢循并不从命,桓玄派刘裕前去讨伐,卢循逃亡海上,一直绕行去了南海郡,攻打番禺(今广州市),捉了广州刺史吴隐之。卢循自任平南将军,并派徐道覆(卢循的姐夫)攻打始兴,抓获始兴相阮腆之,然后取而代之。
    义熙六年(410),已经掌控东晋的刘裕北伐南燕,徐道覆派人劝说卢循乘东晋空虚袭击建康,卢循起初没有听从,徐道覆亲自到番禺游说,认为刘裕手下刘毅、何无忌都十分平庸,两人分兵北进。荆州刺史刘道规(是刘裕的弟弟)在长沙战败。然后攻庐陵、豫章、果然杀江州刺史何无忌。卢循进到巴陵,打算攻下江陵。徐道覆听说刘毅攻来,派信使飞马报告卢循,请求合力攻打刘毅。卢循与刘毅在桑落州摆开战场,将刘毅打得大败,一直打到江宁。刘毅只带几百名下属步行逃走,剩下的全部被卢循俘虏。这时刘裕北伐回来,打算暂时退兵,攻下江陵再伺机进攻。徐道覆再次劝谏,这一年五月,卢循大军进抵秦淮河口。刘裕听从虞丘进建议,砍伐树木在石头城和秦淮河口立起栅栏。卢循初战徐赤特获胜,沈林子、刘钟据守栅栏,朱龄石率援军赶来相救,卢循军败退。
    卢循改攻京口,没有多大收获,打算退回寻阳。刘裕派辅国将军王仲德、广川太守刘钟、河间内史蒯恩、中军谘议参军孟怀玉等追击卢循获胜,此时已经无法返回番禺,打算奔往交州,到达龙编时,刺史杜慧度再次战败卢循,最后他和孙恩一样,毒杀家人姬妾投水自尽。而徐道覆也在回始兴后,东晋官军攻破城池被杀。
    孙恩卢循的举兵,算是东汉末年太平道黄巾军以来又一次声势浩大的道教徒起事。而且,杜子恭、孙泰、孙恩、卢循传下来的天师道比太平道显得更加正规。东汉末年的天师道还俗称五斗米教,或被官府称呼“米贼”“鬼道”,这是因为在巴蜀之地传播时,和当地鬼巫迷信互相结合,早期天师道有较大的巫师信仰成分。当然,东晋时候并没有完全脱离,所以像王凝之还是指望可以招来“鬼兵”。
    不过,天师道毕竟在东晋渐渐分化,留在中原和南迁的已经是两大流派。据说有张鲁的子侄辈张盛在曹魏衰弱灭亡之际,离开中原南下龙虎山发展南天师道。晋朝的南天师道一枝独秀,前有东吴的葛玄天师,是天师道尊奉的第二大天师。葛玄传说与著名方士左慈有交集,向左慈学过一些秘术。葛玄的后人就是晋朝的道教大家葛洪,葛氏就是江南人士。而杜子恭则在组织方面让天师道遍及江南,尤其是门阀大族。
    只不过,东晋的内部权力斗争外化为影响天师道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原因,到孙泰、孙恩、卢循手中,利用徒众弟子反击朝廷,和当年张鲁在乱世中割据汉中的情形完全不同,反而成为和太平道黄巾军一样,没有一定的目标,甚至孙恩卢循都不像黄巾军喊出过“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那样的口号。尽管从人才上,如徐道覆算是强过黄巾军数倍的优秀将领,但孙恩是出于复仇心理,而卢循头脑精明又缺乏决断,导致这一次天师道举兵成为标准的流寇作风,整个结果相比100多年前的黄巾军居然没有多少进步,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