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7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法免分”背后是宽严相济的治理思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09:3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近日,无锡交警发布重大利好,“无锡交警”微信公众平台“学法免分”功能上线!对符合条件的违法行为,当事司机通过微信进行考试且成绩不低于90分的,就可以进行消分处理。
从报道看,“学法免分”也不是零门槛、无限制,而是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司机必须持无锡当地核发的驾照,二是驾驶车辆必须为登记在本人名下的苏B号牌非营运小型车辆,三是只适用在无锡范围内发生的记分分值为3分(含)以下的非现场交通违法记录。另外,驾驶证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只有两次“学法免分”机会。这样的优待,除了当地的小伙伴会有一丝雀跃外,其他地方的小伙伴压根不会羡慕嫉妒,毕竟“学法免分”不是免费午餐,更像是“全面记分”的后招。
把视野放到全国,就会发现虽然具体情况不一,但在免分、减分这件事上,各地并不乏探索之举。比如,台州推出了减分券,司机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举报交通违法行为,查实后除获得微信红包奖励外,视违法情形差异还能获得交通违章“减分券”,在举报人交通违法时可以抵扣。又比如,广州推出了“违法免分券”,包括“热心市民券”和“守法市民券”两种。前者,市民自然年举报交通违法并被采纳满5笔,可领1张券。后者呢,若符合在广州市辖区内上一自然年无违法记录,并且上两年未发生负主要责任的死亡事故等条件,可领取1张券。
对比三地做法,虽然都是对交通违法扣分的减免,但理念思路并不一致。我认为,台州、广州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奖励思维,当事人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利,要么积极举报他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要么自己遵纪守法,以便将来自己交通违法时功过两抵。而无锡的做法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宽严相济的思路:实行全面记分,意味着对交通违法约束的收紧,执法的尺度由宽松走向严格。面对这一转变,广大市民不是说适应就能适应的,需要一个缓冲和调整的过程。而“学法免分”做法的推出,正是对市民不适应的一种救济和宽容。
事实上,从“学法免分”中受益的不仅仅只有市民,当地交管部门同样是受益者。而从执法角度看,扣分并不是目的,教育才是。对于一些较轻微的违法,有条件地予以豁免,可以增强当事人对交通法规的认知,增强其守法的自觉性,这不是一举多得吗?况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权力的谦抑,体现了执法的弹性与温度,也就有望换来市民对全面记分这一政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