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允许药师在线审核处方、配送药品。 相关措施一旦落地,意味着一些慢性病患者不用在为了开点药,或者仅仅是为了做一些健康咨询,而耗费精力地往医院跑了。 对于医院来讲,救治紧急患者于危难之中,是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慢性患者提供长期细致的关怀,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现代社会中,后一种情况其实更加普遍。 这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气肿、糖尿病等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健康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在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经接近3亿,与之对应的则是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占我国总死亡率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这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医疗面对的主要群体,其实是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人的治疗与急症患者不一样,只要早期的诊断明确了,后续的治疗相对固定,比较程序化,患者需要做的则是按时服用药品,并积极按照医生的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一项长期但医疗流程简单的诊疗行为。 但在传统的医疗管理中,患者必须频繁出入医院,一为取药,二为与医生交流,这不但增加了医院的工作负担,对很多患者也很麻烦。在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汹涌人流中,很多就是慢性病患者。 如果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流到各自的家中,医院需要承接的患者人数肯定会显著下降,而患者能足不出户完成一次治疗过程,也会是一次相对轻松的感受。 而且,由于互联网让联系更加方便,患者可以通过APP等平台、及时通讯工具随时将个人的一些体验发送给医生,与医生形成很好地互动,对于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很有帮助。这就如同患者把医生请进了家门,仿佛得到了医生的随时陪伴。 不过,这个政策的具体落地,可能还需要一些管理措施的细化。 最为重要的就是,如果医生有自己在职的医院,那么网络上发生的诊疗行为应该属于医院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如果这个问题不明确,就可能出现不少医生顶着大医院的牌子为个人谋私利。不但如此,一旦出现了医疗纠纷,相关的赔偿责任也难以落实。 当然,慢性病的长期维护属于社区医疗机构的责任,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这套体系可能应该首先在社区医疗机构展开,通过这个方法将更多的慢性患者吸引到社区,既让我国的慢性病管理提高到新的高度,又能起到更好调配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