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近端时间日韩纠纷不断,随即带热了一些日韩历史问题,比如围绕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驻韩统监伊藤博文被朝鲜“义士安重根”暗杀一事,网友们各抒己见,展开了一场论战。 一部分网友认为安重根是历史上著名的抗日义士,理当为中韩两国民众尊敬,为其修建纪念碑理所应当。 但又部分网友的意见则雷同于日本政府的看法,认为“安重根是罪犯”。他们认为在和平时期刺杀国家领导人(伊藤氏时任朝鲜总监),虽情有可原,但其恐怖主义的行为已经不符合当今的主流价值观,如果死抱着“安重根是义气”旧观点不放,无意于为“本·拉登”之流倡名。 还有部分网友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持更为中立的观点,认为安重根暗杀伊藤博文的行为毫无历史和现实意义。 更有甚者认为正是伊藤博文之死引发了东亚地区持续近40年的动荡于战乱,对暗杀事件持彻底的否定态度:安重根之刺轻于鸿毛,伊藤博文之死“重于泰山”。 那么,为什么会有网友如此“激烈”的看法呢? ●伊藤博文曾反对日本吞并朝鲜 其被刺加速朝鲜亡国 1905年,日本在日本海海战(对马海峡海战)获胜后,伊藤博文被任命为第一任朝鲜总监,并于1907年迫使大韩帝国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将大韩帝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 但是伊藤博文本人反对立刻合并大韩帝国,在1909年7月决定合并大韩帝国的内阁会议上他便公开表达反对立刻合并,表示“目前还没完成讨伐匪贼”“合并大韩帝国是长期问题”,这与许多参与日本对韩政策参与者的想法并不同。因为尽管他采取温和、同情的态度对待朝鲜,但即未能博得朝鲜人的信赖,也未能阻止日本其他领导人吞并朝鲜的野心。 1909年10月,为解决日俄争端,伊藤博文到清帝国东北与俄国财政总长谈判,当他乘坐的火车在10月26日9时抵达哈尔滨车站时,被后来的朝鲜民族主义英雄安重根击毙身亡。反对立刻合并朝鲜半岛的伊藤博文身亡后,导致主张立刻日韩合并的一派成为日本对韩政策的主导者,朝鲜旋即亡国。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伊藤博文并不反对“合并”朝鲜,这一点上,他与主张迅速吞并朝鲜的山县有朋等军方大老并无二致。但伊藤博文属于日本的稳健派,尽管他是首任朝鲜总监,可他反对日韩合邦,认为合并是长期的问题。 ●伊藤博文建立日本立宪制度 压制军国主义思潮膨胀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不过从本质上上说,他在日本统治集团里还算是文治派。 他的不朽功业是建立了一种有生命力的立宪制度,他使日本人能够有秩序的进行政治和平演变,在此种变化中,日本民众得到日益扩大的参政机会,这是很有意义的。帮助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完成帝国主义。 可以说伊藤博文是使日本迈进现代化国家、成为近代世界列强之一的功臣,但由于其一贯奉行对外扩张政策,也被史学家认为是与山县有朋齐名的日本军国主义元老级人。 不过,明治末期和大正时期,维新元老大多去世,只剩下山县有朋和伊藤博文。山县为军人出身在对外侵略上比较激进,而伊藤博文则较为温和。这一时期伊藤博文一直压制山县有朋,使军国主义不占主流。 伊藤博文独断的政治体系留下负面影响,成为日后日本军国主义仿效的对象,最终造成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悲剧性结果。 ●伊藤博文之死诱发日本政坛地震 军国主义失去制约 伊藤博文被安重根刺杀身亡后,原本就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政坛迅速失衡,日本军人的“灵魂”——“军部”迅速崛起,并凌驾于政府和整个社会之上的短暂过程。 早在1900年山县有朋主持制定陆、海军省官制,明文规定其大臣和次官只能由现役将官担任,从而确立了军人“专政”、文官地位“等而下之”的政治体制。这一制度使总理大臣从此难以指挥、控制军国要务,——除非他本人就像山县有朋那样身为实权派现役军人。陆、海军大臣实际是由“军部”送入内阁的代言人,“军部”成为政治生活中心。 伊藤博文死后,山县有朋作为元老,他把自己一派官僚、军官安插在政权各个机关,扩大势力,掌握了极大的权力。 作为文治派的代表,伊藤博文虽有军国主义的思想,但总的说来他仍是日本最清醒的“大脑”,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虽然加速了朝鲜的灭亡,但他也让日本的军国主义因为失去了伊藤博文,而走进不可避免的失败的死胡同。伊藤博文的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导致了日本的彻底军国花,以及日后的败亡。 ●日本吞并朝鲜难以逆转 伊藤博文安重根皆死不得其所 伊藤博文生前的确考虑过有别于合并的其他控制韩国的手段,但在1909年他是同意了合并的。 1909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就提出合并方针,4月10日征得伊藤博文同意,于是日本内阁在安重根义举前的1909年7月6日就通过决议,“断行”合并。 因此不管安重根是否暗杀了伊藤博文,日韩合并已经是势在必行。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对日韩合并的影响就是以此为契机使日韩合并进入实质性阶段,而这个契机是已经支配韩国的日本随时都找得到的。因此,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并没有促成或决定日韩合并,最多只能说他的行动对于挽救韩国无济于事。 当代日本主流认为,安重根是一个暗杀者、恐怖分子。因为伊藤博文生前曾反对过日韩合并,所以安重根的行凶加速了日本吞并韩国。所以日本虽然不再称安重根为凶徒,但仍然对他评价较低。 不过也有一些日本人对安重根有肯定的评价,比如当年安重根的辩护律师水野吉太郎便认为当时的韩国相当于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盛行的日本,而安重根等人亦相当于日本当时的爱国志士,且当年伊藤博文亦曾火烧英国驻日使馆,与安重根行为相似,因此他主张安重根从轻判处,如此伊藤在天之灵也会理解并赞成的。 韩国历史教科书写道:“安重根的这一行动代表性地显示出我们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立精神”。相比而言,朝鲜虽然也崇敬安重根,但相对韩国而言更注重对安重根行为的反思。朝鲜认为“安重根未能实现志愿,又没有明确的斗争方略,便选择了处死侵朝元凶的手段”。 就连金日成也在回忆录中说安重根是他的反面教材。 【笔者说】朝鲜电影《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最后一段台词这样写到:安重根有强烈的爱国心,但是他不懂得要拯救祖国,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教育所有热爱祖国的人民,把他们团结成一个整体,给全体人民指出光复祖国的真理,引导他们走向自由独立的黎明。 其实,这句段台词也可以变通的适用于被刺者:伊藤博文有强烈的爱国心,但是他不懂得要富贵强民,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教育所有热爱祖国的人民…… 换位思考,安重根和伊藤博文都无疑是各自祖国爱国志士,在大时代下,都为各自祖国的独立与富强献出了生命。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刺杀者与被刺者都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值得他们的后来者纪念缅怀。 但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二者都是失败者,甚至是有罪于国的。安重根企图用恐怖主义的极端行为挽救朝鲜,结果反而是加速了朝鲜亡国;伊藤博文选择了军国主义作为富贵强民之路,却把日本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以安重根和伊藤博文为鉴可知,那些妄图在强国道路上投机取巧,自以为是地走“终南捷径”的机会主义者,终究是难于成功的。
|